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

(三)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

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发展大势,是树立大历史观的题中应有之义。认清历史方位是明确前进方向、确定发展战略、增强历史自觉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1]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回顾党的百年发展历程,我们党高度重视对历史方位的正确认识和准确界定。这是我们党能够在历史关键节点洞察历史发展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近代中国由盛到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统治者因循守旧、畏惧变革,丧失历史机遇,变成落伍者。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表明,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就能够更好前进。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改革开放的实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开创、推进和拓展,都是顺应世界大势的结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们党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得出的正确判断,体现了我们党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的历史自觉。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谋划未来5年和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就要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深刻洞察我国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判断进一步为我国发展找准了历史坐标、明确了历史方位。

不同历史方位的发展重点、发展目标都会有所不同。我们要认清历史方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2]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66页。

[2]中国历史研究院:《以大历史观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人民日报》2021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