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复发
病情缓解后,陆阿姨的儿子回到了家中,平日在社区做些康复训练,各方面的能力也在逐渐恢复中。经过前期的学习,陆阿姨已经了解到一些需要注意的复发先兆,但这又使她时刻“警惕”,特别担心儿子的病会复发。有没有办法预防这些糟糕的先兆出现呢?针对这类问题,训练师会向大家介绍一些专业知识,做好精神障碍的日常管理,降低复发风险。
精神障碍是一种高复发性疾病,且精神障碍每复发一次,后续治疗难度便会增加一些。高复发率会延长患者的治疗疗程,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比如社会功能残疾,患者不得不离开校园或者工作岗位,进而对治疗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与精神障碍的持久战斗中,预防复发势必成为我们重要的攻坚目标。既然精神障碍的复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预防、可控制的,那我们就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预防复发的具体行动策略。
1 遵医嘱坚持服药
这是预防精神障碍复发的关键。照料者要妥善保管好患者的药物,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地叮嘱患者服药,不随便增减药物剂量,更不随意停药,特别是季节更替时。如果觉得每天服药太麻烦,可考虑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请使用长效药物治疗,经过相关评估后,部分患者可以一月使用一次或三月使用一次,甚至是半年一次药物注射治疗,可有效预防因停药、减药、不规律服药等造成的复发。
2 定期门诊复查
照料者可陪患者定期到精神卫生中心复查,医生可根据患者需求,并结合病情给予药物种类和剂量的调整,积极处理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可给予其他辅助治疗方法的专业建议。因为长期服药,所以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也很重要。如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就诊。
3 心理保健
应激也是患者病情反复的重要因素。面临应激时,要学会应对策略,需要时寻求家人及专业人士的帮助。患者对自身状况及工作能力也需要进行适当调整,避免压力过大。
4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常与朋友联络,培养良好的兴趣与爱好。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包含可靠的朋友、友善的邻居、居委干部、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社区医生和社工等专业人士),提前准备好电话等联系方式,有需要时及时求助。
5 试着寻找适合患者的规律生活
协助患者合理安排他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和休息时间。要劳逸结合,适当减少工作量,保证充足睡眠,按时起床,加强锻炼,适当承担家务劳动,定期安排外出购物、亲近大自然或参加其他娱乐活动。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喝酒、茶、咖啡或其他兴奋性饮料。
6 适度运动
有时候患者会觉得自己缺乏动力,适度运动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方法。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慢跑、骑行、游泳、跳绳、做韵律操等,有助于缓解情绪,而且也有利于患者保持健康的体重。
可靠的朋友,友善的邻居、居委干部,值得信赖的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及时响应的社区医生和社工等,他们的支持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