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出现异常表现时,我可以做些什么
虽然陆阿姨了解了上面讲到的危险行为发生前的信号,但她又表示有时候自己即使发现儿子的言语、行为表现不太对劲儿,也觉得无计可施,似乎只能看着潜在的风险发展成事实。大家是不是和陆阿姨一样,也有这样的无助感,甚至感到害怕呢?
训练师告诉陆阿姨,我们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这里分享一些与言语、行为表现等特征相对应的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
不同精神障碍患者在发生危险行为前表现出的症状也存在差异,当精神障碍患者出现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疑病、妄想、幻听等不同的症状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尽可能降低危险呢?
1 当他出现兴奋躁动、行为紊乱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1)保持环境的安静,尽可能减少外部环境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刺激,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2)采用笔谈方式代替语言沟通。通过纸笔或其他书写工具,使得患者能够用书写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帮助我们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进行笔谈之前,我们可以向患者解释为什么需要进行笔谈,提出要沟通的话题和问题,并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需要注意的是,语言表达应简明扼要、清晰明了,避免使用模糊、复杂的词语。
(3)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以免加重患者的症状。采用耐心倾听、理解和引导的方式,语气应平和,以安抚患者为主,避免争执和指责,不急躁,等待药物起效。
(4)引导精神障碍患者做一些感兴趣的活动,例如听音乐、唱歌等,帮助患者平静下来。
2 当他出现疑病、妄想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1)交流时不要和患者争议内容的真实性,也不要附和患者,以防加强病态信念。
(2)保持中立态度,关注精神障碍患者当下的情绪反应,不批判、不肯定、不否定,多共情。
(3)引导患者安排充实的生活,通过转移话题或注意力的方式,让患者逐渐脱离病态信念,回到现实世界。
3 当他出现幻听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1)将患者带到安静的环境,给一杯温水或者用冷毛巾敷脸。尽量减少外界噪声和干扰,以避免加重患者的幻听症状。
(2)不要与患者争论声音或者妄想内容的真实性,尽量理解患者的感受和想法。
(3)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并针对性地作出解释。提供一些现实的信息,比如告诉患者当前所处的时间、地点,周围的人物等,以帮助患者从幻听中回归现实世界。
(4)安排患者平时感兴趣的活动,分散其注意力,减弱幻听的频次。
不要和他争论幻听、妄想内容的真实性。分散他的注意力是更好的办法。
4 当他出现情感淡漠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1)为患者安排一定量的家务劳动。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如聚会、户外活动等),帮助患者重新建立社交联系。
(2)主动关心患者,通过与患者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提供一些令患者感到愉悦的活动,鼓励并带动患者与社会环境保持联系(如读书、看报、运动、旅游、走亲访友等)。
(3)对于患者的优点、成就和进步,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适度采取奖惩措施。
5 当他出现抑郁、自责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1)用心倾听、理解和接纳患者,让患者的情绪得到宣泄,并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2)耐心解释疏导,态度和蔼,交谈中避免容易引起误解的表述。
(3)鼓励、陪伴患者重塑信心。鼓励患者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例如散步、阅读等,来分散注意力、减轻症状。
(4)关注患者的情况,包括症状的变化和严重程度。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我们需要及时联系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6 当他出现消极、自伤、自杀行为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1)最好一直陪伴在患者身边,时刻注意其言行,如与周围人告别、情绪突变等反常表现。
(2)妥善保管可能用于自杀、自伤等消极行为的物品,如刀具、绳索、药物等。
(3)经常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进而降低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风险。
(4)消极言行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症状,如病态的自杀念头久久未能解除,或已经发生消极行为,应立即送医院抢救诊治,亦应报告居委干部、社区民警和社区医生等人员,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以防悲剧发生。
(5)如若患者已经发生自伤或自杀行为,并存在明显的生命危险(如出现大量出血、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应当立即送往综合性医院急诊科进行抢救和治疗。如若患者的自伤或自杀行为没有出现明显的生命危险,根据《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规定(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应当对其实施住院治疗),此时应将患者送往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接受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他自杀或自伤时,有生命危险的建议送综合性医院急诊,无生命危险的送精神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