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这是一本关于甘肃土人的婚姻的研究。这里所论的土人是住在西宁河的北面,属于西宁府平番县(即连城旗)。[1]
我们希望继续这书,关于土人的历史、宗教生活、社会及政治各项的研究能一一出版。关于土人历史的材料,我们是根据中国的通史、甘肃的地方志和土人中有力团体的家谱,大约有五百年的历史,关于他们民族学的材料,我们是根据居住在土人中十年来所有的记录。
这里所论的土人,很可能是突厥(Turgue)人种的一支,此外,无疑的,是属于蒙古种。早期的李土司族说是出自沙陀,[2]在唐代(六二〇——九〇五年)移入该地;西宁的地方志亦作是说。后来移入该地的,大约在元(一二八〇——一三六八年)明(一三六八——一六四四年)之际。
这两部分人民现在是说一种语言,他们称作蒙兀儿(Monguor)。这语言是很古的;有类于十三、十四世纪时的蒙古语。关于土人的语言,PP.Mostaert和De Smedt,有一文Le dialecte monguor,parlé par les Mongols du Kau-sou occidental,见于Anthropos ⅩⅩⅣ-Ⅴ.附有文法和字典。
我们所说沙陀,现在亦算蒙古人了,这是讨论关于人种及语言的问题时应当考虑到的。
土人虽属中国,但是由他们自己族里的首领所统治,他们的自治是由中国所认可的,称作土司。民国初立,反对设置这种自治的行政区,对土人视作普通的中国人,直接归中国政府管辖。
土人的风俗虽极受它邻居汉人和近亲西藏人的影响,但还保持着它的原形。它们还可以表示许多古代社会组织和游牧生活的秘密。
本书中所记述的谈话是由一个当地时常主持婚礼的主仪人所供给的材料。其实土人们多少都会说些汉语,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用这种语言,和在婚姻仪式中有许多汉族的俗语。本书所有关于语言学上的注解大部是由PP.Mostaert和De Smedt所供给的。蒙兀儿语记音所用符号亦是依照上述的二位教士,亦就是Anthropos杂志所公用的(V.Anthr.ⅩⅩⅣ-Ⅴ),但曾加以简化。汉字的记音是用Variétés所采取的罗马记音法。
土人一词是西宁汉人用以称该地方归土司所管辖的说蒙兀儿话的本地人。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本土的人。
虽则这里所论的人民,不能决定他们以前所住的地方,我们却想用这不很正确的名词,因为这是地方上公用的,而且是用来专指这一种人的。所以土人一词是一种民族的名称。这地方上的西藏人、蒙古人、萨拉人(Salars)在西宁住民看来都不是土人。而且凉州及兰州的地方志都用这名词来指这种人的。
[1]西宁现属青海,所谓甘肃土人是依旧界的划分。——译者注
[2]Serindia.Aur Stein,2卷1129页:九三八年从Khotan出发的中国使者Kao-Chuhui记述旅行这边境时说:甘州是Hui-ho(回纥,Uigurs)游牧之所。西宁南百里的山岭(是土人所居,约有四天路程到甘州)在汉时是一种古代人民(称为Yueh-chih)所占据。这种人和沙陀人不同。他们被认为Yueh-chih人的后裔(可能如此)。R émusat,Ville de Khotan;Chavaures,Turcs Occidentaux:这里所提到的和Kao-chu-hui相关的沙陀人是西突厥的一部落,最初住在Barkoul之东,公元八〇八年之后移居于甘肃的北部边界,为的是要免受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