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未婚妻的礼物

6 送给未婚妻的礼物

a.什么时候把礼物送去?

在例外的情形下,若女子到十三四岁时才订婚,他们大多在规定礼物之后一个月内把礼物送上。

在另一种情形下,当礼物已经规定好了,而女孩子的年龄还很小时,普通他们总是等女孩长到了十一二岁时才送礼去,也有人在规定后一年一次便将礼物送去,也有人将礼物分做两次或三次送去。他们的风俗是将时间拉得很长。[12]

为什么他们要这样迁延,给人家看着小气呢?

有一种会打算的人,连未过门媳妇的生死都计算过了。事实上,假使这女孩死了,礼物既已送去,就不再退还了。即或女家恰好还有一个较小的女儿,男家并不能要求她来代替死者。假使两家感情很好,他们愿意缔结儿女姻缘,那么他们可以重新商议,男家再出些代价如布疋及钱等,这样小女儿便给男家了。同样的,若是男孩死了,他的弟弟也不能顶他的位置,除非情形也像前面所说的一样,两家平时很有往来。土人对夫妇年龄的差别是不大在乎的。在这种情形下,男家不须再给婚价,但也有例外,有些地方的人,过两三个月以后,还要把婚价补上。

在那婚俗中所表示的那一种讨赏性质的利己态度,只是这民族的一点微疵,这微疵虽很普遍,但并不足垢污甘肃土人。

b.怎样把礼物送去?

媒人带着两瓶杜松子酒,用枣木塞塞着口,瓶用羊皮裹着,送到女家。他这次的拜访共有两个目的。第一是要规定一个结婚日期,第二是想再磋商一次以前规定下的礼物,“因为男家现在穷了,他们家运不佳,牛也丢了,花费不起了,虽则他们很甘心履约,无奈实在置办不起,赏媒人一个脸,再让一些吧……”

稍稍让一些东西就觉得客气些了。所让的都是成双的,例如两串钱、两匹布等。女家答应之后,他们便要决定举行结婚典礼的日期了。

如果女家穷而男家富,媒人就向男家提议将女孩接到男家,为的是使仪式显得庄严些。在这种情形下,女家要当着男家的面,将妆奁送到男家去。

礼物的送交普通都有一些仪式。在女家要请一次酒,到席的有媒人,男家的父亲,舅舅和哥哥;有时还带有代辩人,统共总有七八个人。

媒人把从男家带来的杜松子酒打开。给女家每个人倒上一小杯,然后他再把带来的礼物放在一个小桌上打开,还添上给姑娘头上戴的花,两个红的或花的小箱子,两块黑色蒙头纱,一对耳环,一双绣花鞋。

双方互相道歉,一方说到他们的困难和不幸,“我们所带来的礼物算不了什么,只是一点心情而已”。这一方也道歉说,“我们所要的也太多了,不过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礼物已经十分满意了。”

当大家都归座后,媒人便站起来向女家要求见见那枝“花”,就是未过门的小媳妇。

地上铺了一块红布或红毡,小姑娘同另一个姑娘走出来,到大众面前,站在红布的中心。两个小姑娘手拉着手。

小姑娘这天一早就起来,将全身都用肥皂洗过,请邻舍中最巧的妇人来替她梳头,穿上最美丽的衣服,头上戴着花,若去照一照镜子,她准不能认识自己了。伴她的小姑娘同她大小差不多,装束得比较平常,头上不戴花,只戴一块黑纱。

她们走到红布的当中,面向未来的翁舅,把拉着的手松开,很恭敬地三跪九叩。这是以前汉人中很庄严的敬礼,在行礼时必须很严肃而稳重。这是土人处女的一种风尚,就连小孩子们玩耍时,也常练习这种仪式。所有的小女孩都得学,她们崇尚这个,这是东方的特色。

这枝“花”对自己在那刹那间的姿势和动作是很注意的,她要给大家留一个很好的印象。未来的翁舅面带微笑,很起劲,很和气的往红毡上抛两三把红枣,一把铜钱,象征幸福和富贵。其余的人都不动。两个小姑娘就一一的拾起来,闭着口,很严肃地行了一个礼,从那里走出来,两人平分枣和钱。

媒人站起来高声的说:“两位认了亲家,换杯酒。”

两家的父亲站起来,走到红毡中间,彼此相对跪下,行过礼,媒人便给他们两人各一小杯杜松子酒,于是彼此交换干杯。一共倒四次酒,他们也四次交换干杯;这时候,陪客便大声唱下面四种对联中的任一种。

席事扬光

门绣花

子孙花

两面插

两家喜爱

作亲家

新亲家

牡丹花

两家的父亲站起来,请陪客们喝酒,并且添菜,羊肉片和馒头面条等。

女家普通要在男家父亲的口袋里装两串钱和几个馒头,数目总是成双的。其他客人每人都赠两个馒头。把空的酒瓶重新装满了杜松子酒,送回男家。

凡带礼物来的客人,都不会空手回去的。每次媒人拜访回去时,带来的酒瓶都要装满酒送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