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婚姻的两造

1 婚姻的两造

男子们有能力娶妻时,就要找一个年轻的姑娘做他的妻子,那是很自然的,而且这也几乎是必需的。在结婚时他们自己也常是正在年轻的时候。普通的结合都是在年轻的男女间。这里第一个问题是谁和谁结婚。

甘肃土人的婚姻规则是很简单的。凡是结婚的两造不能属于同姓,所以他们不能出自同一家属的人。这种规则并没有例外。在汉人及突厥蒙古(turco-mongols)人中亦有同样的规则。

土人们以为在古时凡属于同一土司的,都是同姓。同姓的酋长和人民同组成一个氏族。这是很可能而且也许确是如此的,因为在和甘肃土人种族上极密切相关的蒙古人中,凡是属于同一氏族的都是同姓。[1]不过现在甘肃土人并不是这样了,属于同一土司的家族,并不一定是同姓。

img

Koukounor(西宁)地区的三个蒙古人
中立的青年是一部落的酋长,胸前挂一佛教徒的纪念品。

在古时,同姓不婚等于同部落或同氏族内的人不许通婚。我们称这种限制为外婚制的规则。因为同姓和同族是相等的,所以外婚制不但只是以家族为范围,而且是包括氏族说的。不过这是以前的情形,现在外婚制的规则则只限于家族的范围之内了。

土人关于姓的概念和家族的概念是相等的。凡是不同姓的,即使他们是出于同一祖先,亦不认作一家人。这种概念所引起的结果是:女子出嫁后要姓丈夫的姓,离开自己的家,不再算自己家里的人了;死了亦不能葬在自家的坟地里。她们的子女姓丈夫的姓,对于他母亲的家算作外人。因为这两家的孩子们并不是同姓,所以也不受外婚规则的限制,他们可以通婚。因之我们常见姑舅表亲间男女的结合。在蒙古人中也有同样的情形。

在汉人中我们也亦见到了相似的风俗,虽然在他们间“异姓,异族”的原则并不十分严格遵守。我们常见姑表兄弟和舅表姊妹间的结合,但是反过来姑表姊妹和舅表兄弟间则不然。

土人中还有一种常见的婚姻,就是姨表间的结合。两姊妹嫁给不同姓的丈夫,她们的子女自然可以通婚了。在汉人中也有同样的情形。

现在土人中还有一种结婚的型式,就是妇女的交换。A家可以把他们的女子送给B家的男子为妻,同时B家也把他们的女子送给A家的男子。这种情形在汉人及蒙古人、满洲人中亦是常见的。[2]

姑表姊妹如果嫁给舅表兄弟时,这种结合称为“倒亲”,意思是说嫁回来,也就是“从前你们把母亲给我们了,现在我们把她的女儿给你们的儿子”的意思[3],但是汉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大半不喜欢倒亲的。至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她姑母的儿子的情形,则在汉人及土人中都有。这就是说“侄女跟姑姑”。

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就下结论说,现在这些土人的婚姻还是代代都是照例的必须在几个一定的家族中来配合;我们亦不能因此推论在一个家庭里所娶的媳妇都是表姊妹,亦不能说他们绝不与没有亲戚关系的外族通婚,这些情形只限于古时罢了,事实上,现在表亲婚姻还是很多。因为一个家族可以用这种婚姻型式多至五六次,普通他们找配偶时也大半是限于一定的范围之内,所以由父母亲属中结成的配偶自然为数要较在绝对不相识的家庭中多了。

这种风俗也有它重要之点。为什么大家对于有多年姻亲关系的配偶表示赞成呢?这是一种古旧而普遍的风俗。为什么倒亲在土人中又视作神圣的呢?为什么当自己兄弟为他们的儿子们向姊妹讨女儿时,她们不能拒绝呢?为什么?没有人能回答。为什么婚姻总限于一定几家的范围之内呢?为什么在结婚那天男家一定要请女家的主婚人说几句传统的话的风俗,是这样普遍而且悠久呢?虽然两家根本不相识的,为什么也是这样,同样的要自以为有很长久的姻亲关系,而这次婚姻只是重结旧好呢?

为了要明了这种习俗,我们能不记得这些土人在古时是些游牧的人民吗?他们曾住在中亚极高的山坡上,为了怕被别个更强的民族的侵略和消灭,他们岂不愿意在近处找一个和他们生活相同的团体来帮他们的忙吗?除了通婚以外,又有什么方法能使他们和这些助手的关系更稳固更长久呢?

事实上,这两个团体时常交换男女用以为质。还有什么结盟方法比较通婚更自然呢?当我们读蒙古史时,就发现某族的男子常娶某族的女子为妻,就由这种通婚里取得和平。他们协约的保障就是通婚。这在游牧时期可说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了。在古时,婚姻一事并不只是造成一个家庭,并且时常用以联络双方的团体和民族。

在这种观念的范围里,我们对于倒亲势力的巨大和神圣,便很容易给予一种解释了。同样的,我们可因此明了姻亲团体间男女青年通婚的风俗了。我们可以明白这种通婚方法在游牧民族中是必需的。不过当一个肢体对于全身失去效用时,它的消失是很慢的,同时它消失的原因,我们也不常清楚。同样的,一种风俗对于经济状况失去效用时,其消失也是很慢而且不常被人理会的。[4]

我们可以这样结论说,依我们实际所见,由于内婚制的兴起,外婚制的规则,已渐失势了,不过在今日的土人中,姑表婚姻的例子还是很多。[5]

当土人替他们的子女办婚事时,至少在现在,他们是要顾到双方辈分的。所以一个外甥不能同他的姨母结婚,一个舅舅不能同他的外甥女结婚。普通,男女两造的辈分总是相同的。

这种规定在汉人中也很严紧。不过土人关于“叔接嫂”的风俗并不似汉人那样严。当地汉人中,弟死兄常娶弟媳为妻,但却不能倒过来。

土人若和汉人的女子结婚,就要被族中的长者所责骂,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他们民族分解的一个原动力。不过现在这种婚姻逐渐多了,特别是族中的首领立出了榜样之后。这种婚姻会促进土人被汉人的同化。

img

土人年轻妇女嫁给一西藏人的家庭
骑在那盛装的马上的是她的公公,手里抱着孩子的是她的婆婆。
全体都穿西藏服装。

土人常把女儿嫁给西藏人。西藏的半游牧人民是他们的近邻。喜欢娶他们的女子的原因,似乎是为了她们的生殖力强,这是名闻全区的。并且土人的女子也特别容易适应西藏人的文化。[6]

土人也最反对邻家男女成亲,他们常说汉人的一句俗话:“一院不作两家,对门不娶亲家。”这就是说,在一个院子里不要住两家人,不要和对门的邻舍通婚,意思就是要避免将来因之所发生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