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家送女家的礼物
他们开始分给每个客人一块肥肉,一只很重的羊腿。客人们把这些东西放在旅行用的口袋里。客人是不能空手回去的,空手回去是他们的一种大侮辱。他们能决定结婚筵席上能要多少肉。这里还带着游牧民族的风味,他们常和牲畜在一起,在他们的食品中肉类还是占大部分。
肉分完之后,新娘就到院子里去,牵一匹马来,马鬃上系着一块红布,牵进来的地方,就是那客人住的院子里,常有其他家畜,好像牛、羊、驴、马等等。
男家的主仪人在分给女家礼物的时候,照例的要说几句话。新郎给新娘把马拉了,跪在地下。
主仪人先呼新娘舅父的名字。唱歌的就向他行礼并斟上三遍酒。他开始念一句成语:“男出外家,女出娘家”,意思是说,男孩的身体和行为是出自他的母家,女孩子是出自她自己的父母。
“舅父,你是新妇家里的代表,我们要当着大家向你表示敬意。我们送给你一个大哈达和一只羊。按旧时的规矩,我们该送你一只牛,但是时代已经变了,请你收下罢。”古时代,舅父还要得到女家的一只牛,像男家给他的一般。过一会,他又呼媒人的名字,并给他斟酒……“在古时代,应该给媒人一整套衣服,但是现在和以前不同了……我们给你一串钱,希望你能满意……”
现在轮到送女客了。他们同她斟了一杯酒。他们给她四尺长的一块布,一只母羊,以及六百个钱。但是她还极力地再要求(这是一种风俗)。于是引起了会众的笑闹来。他们再照例给她八百个钱。
给小童子送了二百个钱;因为他曾骑马。送新娘的人,每个人都给了四百个钱。女家家里每个人都给了一个哈达。主仪人就坐了,他的事就算完了。
但是,还有一种仪式叫Suhuta的要举行。女家的主仪人和他们的几个长者突然发怒的站了起来,他们表示要从旧的规矩,反对从新的。在这种情形之下,他们还要求给他们几头牲畜。这方面也知道若不给他们几头牲畜,这宴会是完不了的。这时候,就需要男家主仪人的巧言和手腕了。他站起来说,两家的和气比几头牲畜重要得多,我们希望两亲家的关系能长久而和睦,两家一定要融合一致。苟其能满足你们要求的,我们无不遵从。你们去挑选我们的牲口罢,但是请你们给我们留下几个老的肥的,因为我们很穷;我们也得活下去的呀!但是和睦是最重要的,也是孩子们的幸福。并且不要忘记,耕地一定得用两头牲口,你们若牵去了一头,我们就不能在地上做活了。你们不要太计较一头牲口,为你们的女婿留一些面子。我们也知道这些风俗,但是现在已不是以前的时代了,风俗已改变了不少。
当在他说着话时,女家的一个客人已经把鬃上系着红布的马解开了,意思是这马已经被他们占有,应当把它牵走了。女婿就牵着这马到院外去。两三个女家的客人先出来,藏起了一打牲畜。男家很不满意……发怒……纷乱……哭闹……然后,新娘的舅父,就是女家的代表,站起来问丢了多少牲口。若是回答说丢了十个,他就说:“啊,好!这十个是我们把它们牵走的。”失主很难过……他们讨情,……他们不许任何人离开这院子,……男家全家跪在新娘的舅父面前求他开恩。结果可以要回三分之二,或一半已失的牲畜。马和其他一只牲畜是已经牵走了,其余的要下一天才牵走。
这种情形并没有平安过去了。事实上他们知道男家早把好的牲口都藏在邻家了。他们除了几个老妇人之外,不给任何人看见,而这些老妇人老得连搬运都已听不见的了。
在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人民的粗暴了。我们更可以注意到土人姻婚的互相剥削。两族一样的贪,每一族都团结得很坚固。为自己一族争胜的呼声很快地听到了;野蛮,不讲礼,不再有什么文明,什么礼貌了。全顿饭都在争吵和分辩中,也是不足为奇的。
在这时候,我们可见土人中的婚姻并不是一件无关痛痒的事。是一件全族的事,全社会的事,是高于一切的大事。
当这一幕过去之后,很自然的,凡遇见两家出来的人,总是要问事情好好的过去了没有……有没有出乱子……有没有破脸?
这时,主仪人的地位的重要亦可以看见了。他一定要防止有什么困难发生,他一定要决定什么时候该让步和让到什么地步;他一定要有必需的手腕,合宜的词令,使他们都愿意听。他应当留心听双方所说的话。
在两种情形之下,土人们血族的呼声最野蛮,最可怕;一是在结婚仪式终了时,一是在媳妇自杀后的争论时。
有一家姓贝的嫁一个女儿给姓李的。贝家有一个祖父是出名贪得无厌的。他和主仪人约好要向李家马槽里牵一匹极好的马,这马在当地是有名的。到那里牵马时,那马却早就不在了。他们找遍了他们父母家和邻舍,那马还是没有……他们就破口大骂,甚至动手了。宴会也就这样完了,既没有喝酒,又没有分离别的礼物。
到明天贝家到土司那里去告发,说李家不依风俗做,也没有分离别的礼物,而且打架了……受伤的一方要求赔偿损失和道歉行为的野蛮无理。

Eul-kou-long(西宁之北)的黄喇嘛寺
除了少数之外,其中喇嘛全系土人。
地方上的长者到贝家来,劝他们和解。他们商议……吃饭……结果由李家道歉,送一只羊给贝家,于是两家又重归于好。
当这危险的关头过去之后,他们喘了一口气,赶快斟上酒,为的是把那些鬼神送跑了。大家又都坐下来,吃汉人的面。
男家请主仪人来分离别的礼物。这是叫“补分子”以完成这宴会。规矩是给新妇的长辈每人八个馒头,两块肉;平辈和小辈每人给四个馒头,一块肉。他们并想到凡应来而未来的人,也给他们预备馒头和肉。请去的客人在晚上还家时亦时常见他们带着一二个馒头和一二块肉。若拒绝这些礼物,便算没有礼貌。他们说,在古时,在分别时,男家要给女家送“喇嘛份”,有八个馒头和两块肉。女家在第二天就带到喇嘛庙去。
这喇嘛份的风俗,现在有些地方还存在。不过带到喇嘛庙里去的风俗则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