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青砖|

|五、青砖|

青砖是黏土烧制的,黏土是某些铝硅酸矿物长时间风化的产物,因具有很强的黏性而得名。将黏土用水调和后制成砖坯,放在砖窑中煅烧(900℃~1100℃,并且要持续8~15天)便制成砖。黏土中含有铁,烧制过程中完全氧化时生成三氧化二铁呈红色,即最常用的红砖;而如果在烧制过程中加水冷却,黏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则呈青色,即青砖。青砖属于烧结砖,具备更好的耐风化、耐水、抗冻性、不变形、不变色的特点,而且透气性强、吸水性好,能保持空气湿度,耐磨损,万年不腐,是房屋墙体、路面装饰的理想材料。清代中期以前的赣南围屋,属于富贵人家民居,青砖的使用比较普遍(图4-8);晚清及中华民国时期的赣南围屋,主要由于当时社会比较动荡,外国商品经济冲击,围屋建造者财力有限,青砖使用比较少,黏土要么只用于墙体的上部(墙体下部用鹅卵石等),要么只用于墙体的外表(所谓的“金包银”)。除了砌墙,青砖还用于铺地(图4-9)。

图4-8 青砖墙(东生围)

图4-9 青砖铺地(关西新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