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清赣南经济的衰落|

|一、晚清赣南经济的衰落|

从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格局。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个口岸对外通商。从一口通商到五口开放,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变化,而且在本质上促使中国传统的贸易商路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传统的贸易商路从运河而下,进入长江,再由鄱阳湖入赣江,逾梅岭入广东至广州的“京广大水道”逐渐衰落。南北纵向贸易路线开始转向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流域为主体的东西横向贸易路线。

与此同时,包括赣南在内的江西过境贸易亦开始逐渐衰落。以前江、浙、皖等省进出口货物多经赣江走大庾岭赴粤,以往“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大庾岭商道顿显冷落。

自清乾隆开始,赣南已经人多田少,从之前的移民迁入地变为迁出地。先失去了人气,后失去了财气,赣南从此轮回到历史上曾经的闭塞山区。在这种自给自足的山区小农经济环境中,人民肯定无力建造需要耗银万两的大型围屋民居。因此,虽然赣南还有些富豪在营造围屋民居,但无论体量还是建筑材料,都不可与清中期之前同日而语。有的体量小,有的是用鹅卵石、夯土墙甚至是土坯墙,已经用不起砂石、青砖与条石起墙,所以此时的围屋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坚不可摧。还有很多围屋成为“烂尾”工程,无法按之前的设计完工,甚至连定南县明远第这样的大型围屋,也是建建停停,最后只建了六个炮楼,还缺两个炮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