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资本主义企业家

第九章 何谓资本主义企业家

资本主义[396]是人们赋予一种经济组织的名称,这个组织由两大不同的社会群体联合组成:一方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同时也是生产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另一方是除了劳动则一无所有的广大工人。双方的联合是这样:资本的代表人是主体方,也就是说,他们决定诸如“如何”生产以及生产“多少”的问题,同时,他们也承担所有的风险。

那么,这一制度的主要动因是什么?首先且最为重要的,是对收益或者利润的追逐。既然这样,资本主义就有把企业越做越大的趋势。源于此,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有了严格的逻辑。在前资本主义时期,指路的口号和圣传是勿扰乱平静(quieta non movere),现在,则是日新月异。我将这一切描述为“经济理性主义”,并以此命名资本主义体制的第二个主要动因。

经济理性主义从三个方面表现自己。(1)有一个计划,所有的事情都根据这个计划井然有序地实施。计划甚至涵盖了遥远未来的活动。(2)效益是应用于生产方式选择中的检测手段。(3)由于“金钱关系”规范所有的经济活动,由于随时随地追逐经济剩余,精确计算成为每个企业的必要因素。

每个人都知道,现代企业不仅仅是(比如说)铁道或者棉布或者电力机车的生产,或者是石头或人口的运输。每个人都知道,这些只是整个组织的一部分。企业家的特征并不是为指定实施的生产过程做出安排。他们要出现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因此眼下,我们只能大概地定义他们是生产工具或者劳动或者商品的固定买方和卖方。由于某些说法有不同,所以企业家制订了交易合约,合约中的货币就是价值的等价物。

那么,什么时候我们可以说成功地完成了一笔生意呢?确切时间是在签订的合约很好地履约之后。然而,“很好”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合约很好地履约其实与交付或者收到的物品或服务的质量与数量没有关系,“很好”的含义只与花费的那笔货币的回收有关系,与高于这笔花费的剩余和超出的部分(利润)有关系。这才是企业家操纵种种要素的目的,他管理一家企业就是为了带给自己这个剩余。

鉴于我们的目的是揭示犹太人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功用,所以我们的第二步是要考虑资本主义企业家(主观经济因素)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功用。我们将力图揭示,为在竞争性斗争中成功胜出,人们必须拥有什么特殊能力。简言之,我们要寻找某种类型的人。

按我的想法,如果要描绘出现代资本主义企业家的最佳形象,就要描绘出一身兼具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那种人的画像。比如说浮士德,浮士德身上可以说寄寓了两个灵魂;然而,与浮士德的灵魂不同的是,企业家的这两个灵魂不愿意分开,正相反,这两个灵魂愿意和谐地工作在一起。那么,这两种性质是什么呢?一个是企业家(不是狭义上的资本主义企业家,而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家),另一个是商人。

关于企业家,我是指这样一种人,他有一个打算奉献其一生的目标,鉴于这个目标是要在人的世界实现的,因此,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他人的合作。这样,企业家肯定有别于艺术家或者先知。企业家与他们一样,也有自己的使命,但与他们不同的是,他觉得自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使命。因此,他是一个放眼遥远未来的人,他计划好了自己的每一步行动,他的所作所为都只为了自己的伟大事业。这种(非资本主义)意义上的企业家,我们或许可以以一名非洲人,或者一位北极探险家为例。企业家只有将自己最初的活动与商人的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成为资本主义企业家。

那么何谓商人呢?商人是全身心投入赚钱生意的人;是用金钱价值评估所有活动和所有条件的人;是将每样东西都转换成黄金等价物的人。对于这种人来说,世界就是一个由供给和需求、行情的好坏以及盈利和亏损组成的巨大市场。挂在这类人嘴上的亘古不变的问题是,“这个卖多少钱?我能做出这个东西吗?”最后一个问题最可能是这样,“总价是多少?”他的思想轨迹限定在生意范围之内,为了生意的成功他奉献出了全部的精力。

在我想概述的两种因素的组合中,企业家是不变因素,商人是可变因素。

因为,企业家肯定一心向往某个遥远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肯定要遵循某种计划。改变方针有违他的本性。坚定不移才是它的本性的基础。但是,商人是多变的,因为商人的行为要随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有必要,商人必须能够随时根据商情调整自己的策略和目标。“忙碌”是他不同于所有人的标志。

我们打算用这种一个身体两个灵魂的理论来说明资本主义企业家的概念。然而我们仍然必须进一步分析这个概念,这一次我们要深入企业家的实际组成部分。

我发觉,企业家有下述四种形式的特征:

(1)发明者。企业家不仅是技术意义上的发明者,还是引进全新组织形式的组织者,这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可以为生产或者运输或者销售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发现者。指商品全新销售方式的发现者,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外延方面。如果他为自己的经济活动发现了新的领域(比如他向爱斯基摩人销售游泳裤或者把留声机卖给了黑人),我们就称之为外延发现。如果他从业已扎根的市场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我们就可以说这是内涵发现。

(3)征服者。真正的企业家总是一名征服者,他有决心和毅力克服横在自己道路上的所有困难。如果有必要,面对风险他也敢于赌上自己的全部身家(就是说,他敢于赌上自己的财产和名声甚至生命),从而为自己的企业争取最大的效益。这可能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或者通过自己尚不稳固的信用拓展自己的业务,如此等等。

(4)组织者。基于上述说法,企业家一定也是组织者,也就是说,为了获得最大的成功,他必须人尽其用,充分发挥人的长才;他还必须能够为有备而来的人配备适合他的工作,以便能获取最大的效益。满足上述要求需要很多天赋和技巧。比如说,组织者必须能够一眼就看出一个人能做到什么程度,也必须一眼就能从人群中挑出那个最适合自己的人。他还必须能够放手他人担当自己的工作,也就是说,他既要放手让别人去干,还要减轻这个人的负担。最后,他还必须明白,生产活动中的人力要素,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满足生产的目的,生产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和谐的关系。总之,他的企业管理必须是最有效益的管理。

现在,企业组织的意义已经超过了巧妙地选择人和生产方法的这一阶段,企业组织意味着要对地理的、民族的因素以及各种偶然情况作出通盘考虑。请允许我在这里阐述自己的看法。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是美国组织结构最好的企业之一。当公司决定占领英国市场之时,公司在英国设立了一家分公司,分公司的组织结构则完全仿效总公司的组织结构。数年之后的结果如何呢?英国分公司破产了,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充分考虑到英国的不同情况。

这让我们转而注意商人的活动。商人并没有一定的天职,商人在经济体系中只发挥一种确定的作用。但商人有很多种。比如说,租赁船只并提供人员和装备以征服遥远的蛮荒之地;将当地土著人赶出家园并夺走他们的全部财产,再将这些财产装船进仓,运回自己国家,以便在公开拍卖会上出售给出价最高的人——所有这些都是一种商业形式。

或者说,商人也可能有不同的形式。比如说,一位经销商人从一名潦倒的骑士那里得到了一条旧裤子,之前他已经徒劳地连续拜访这位骑士四五次了,然后他倒手把裤子卖到了一位愚蠢的乡巴佬手上。

或者说,商业也可能采取股票市场中的套利交易形式。

很显然,这些例子中的情况都有不同的形式,这也是现代商业与中世纪商业的区别。在前资本主义时期,贸易意味着大规模的交易,就像意大利和德国城镇中的那些“皇家商人”所做的那样,因此,商人一定是一位企业家(这里是说在一般意义上,而不仅仅是在资本主义意义上)。“(热那亚公民)每家都有一座塔,如果爆发了国内战争,这些塔的防御墙就是发生冲突的地点。他们是海洋的主人,他们建造被称为战舰的船只,他们驾船到天涯海角进行掠夺,再把掠夺的物品带回热亚那。他们与比萨也是长期不和”。但这些“皇家商人”并不是我所说意义上的商人。

我认为,那些明确提出了经营目标并且自己要从事计算和谈判两项经营活动的人,才是商人。一句话,商人必须(1)精于计算;(2)既是经营者,也是谈判高手。

作为一名精于计算的人,他必须以最低价格在市场上买进并以最高价格在市场上售出。这意味着,他必须以尽可能低廉的价格获取自己需要的劳动和原材料,并且在制造过程中没有任何浪费。在出售商品的时候,他必须把商品卖给信誉良好的人,如此等等。他必须能计算这一切,也必须能预期这一切。我这里所说的预期是指,能从一些具体的案例中推出几个结论,我们称之为经济判断力。其中,对市场的总体调查和对市场所有征兆的评估,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认识和选择,从长期来看具有极大的效用。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商人必须能够从各个方面观察、倾听以及感知各种信息。他或许不得不寻找一位贫穷的贵族或一个热衷于战争的国家,以便在某个关键时刻向他们提供一笔贷款。或者,接触一群愿意为了几个便士而接受低于现行工资标准的劳动者;或者,对一种新产品可能被公众接受的几率,形成一种正确的估计,或者,能估量出政治危机对股票市场的真实效应。无论何种情况,商人都能用金钱来表示结果。这也就是要做计算的地方。美国人通常用“会算计的精明人”来描述这方面的能人。

但是,对商业利润独具慧眼是不够的,商人还必须具有做生意的能力。在这个方面商人的沟通能力将发挥作用,他所做的事情非常类似于两个当事人之间的仲裁者的工作。他会跟自己的对手谈话,为了将对手引上既定的轨道,他还要力陈正反面理由。沟通实际上就是使用智识武器(intellectual weapons)与对手过招。

因此,交易就是就买卖某种商品进行的沟通,是一种分享,一种借贷,或者一种企业活动。小贩在后门向厨师兜售“毛皮”领子,或者,犹太旧衣商跟乡下赶车人扯了一个小时,只为劝他买一条裤子,都可以称是贸易。然而,贸易这个词一定同样适用于与普鲁士政府的代表谈判一笔百万元贷款的内森·罗斯柴尔德(Nathan Rothschild)的活动。这中间的差别不是种类的差别,而是程度的差别。因为上述所有贸易的基础就是沟通,沟通也未必就是靠语言来进行。向顾客推荐商品的店主使用的那种随心所欲的方法,就是现实中的沟通技巧。然而,除了“手势”沟通以外,其他所有的广告都是什么目的呢?广告所欲达到的目标其实都相同:都是想让潜在的买家相信某种商品的优势。只要每位买家都购买了他所推荐的商品,卖家的目的就实现了。

创造兴趣、赢得信任并挑起购买的欲望:这就是成功商人的目的和目标。他如何达成这个目标不值当一提。他不是利用外部的力量,而是运用内部力量,他的顾客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购买他的商品,这就足够了。他通过给出建议赢得顾客,其中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让顾客从心里感觉到,马上买下这个商品是最有利的。在《马格努斯·巴福德萨迦》(Magnus Barford Saga,1006年)中我们读到这样的记述:“芬兰人说道,孩子们,天要下雪了,因为他们已经把Aander(一种雪鞋)拿出来卖了”。这就是所有商人的原型,芬兰人的提示是所有广告的原型,而广告是商人战斗的武器。商人不再居于城堡内,就像在图德拉的便雅悯(Benjamin of Tudela)时代他的热那亚先驱所做的那样;也不再因为当地人拒绝与他“交易”就动用武力毁坏当地人的房子,就像17世纪早期的东印度殖民者所做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