Ⅳ.奖惩观念
契约观念是犹太教基本原则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肯定会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凡履行契约者将获得奖励,凡违背契约者将受到惩罚。换句话说,法律与道德的前提,即行善要奖,有罪要罚,是所有时代犹太宗教的一个概念。全部的变化就是对奖励与惩罚的阐释。
最古老形态的犹太教对未来世界几乎一无所知。因此,祸与福只存在于今世。如果神欲加之赏赐或者惩罚,他必须在人活着的这一生中加以实施。所以义人要在今世幸福,恶人也要在今世受到惩罚。神说,服从我的戒律,“神,即耶和华才能使你存活,长命并强盛”。因此,约伯痛苦地哭道:“恶人为何存活,享大寿数,势力强盛呢?……而且神用篱笆拦住我的道路,使我不得经过……他在四围攻击我……他的忿怒向我发作,以我为敌人”(《约伯记》,21:7;19:8,10,11)。“我还在按他指引的路走,为什么有这一切的灾祸降临我?”
以斯拉时代之后不久,来世(Olam habo)、灵魂不灭和肉身复活的思想开始在犹太教流行。这些思想源自国外,大体来自波斯。但是,与其他外来元素一样,这些思想也被宗教天才们赋予了一种伦理含义。宗教教义提出,只有义人和虔诚的信徒,才能在死后升天。因此,为了强化道德责任感,即强化对神的审判之敬畏,文士们造出了对永恒的信仰,以便与奖励和惩罚的旧式教义保持一致。[452]
现在,在人世间享受荣华生活的理念已经得到了扩展。这一理念不再只是对美好生活的奖励,还增加了对来世生活的奖励。神的福佑有很大部分仍然是对今世的祝福。此外,一个确凿的事实是,如果一个人今世幸福,就证明他的这一生为神所喜悦,因此,他可能在来世也得到这种赏赐。接下来,天命(blind fate)的观念也不再令人讨厌了。现在,人们认为,天命观念被认为是神对义人犯法的人间惩罚,这样,他在天国的回报也不会减少。
“财产论”(doctrine of possession)(如果这个术语可以与犹太宗教相关联)就这样——尤其是通过智慧书——得以形成。人生的最大目的是服从神的诫命。远离了神,尘世的幸福就不存在。因此,为自身着想而设法获取尘世的财产很愚蠢。但是,为了把财产用于神圣的目的而去获取财产,它们同时具有了外部符号,保证了神之愉悦(神保佑的征象)——这当然是一种明智的做法。那么,从这种眼光来看,俗世的财产是一应俱全的宅子以及优越的物质生活,一句话,就是财富。
纵览犹太文献,尤其是《圣经》和《塔木德》,你会发现,其中确实有些段落赞誉说,贫困比富有更高、更尊贵。但是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在数百个段落中读到,财富被称为神的福佑,只是告诫不要滥用财富,财富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你也能在一些地方读到这种说法,比如富有本身并不必然带来福祉,富有之外的其他东西(比如健康等等)也是重要的;“善行”(在最广泛意义上使用这个词)更有价值,或者与富有同价,等等。但是,在所有这些说法中,没有对富足不利的说法,也从来没有只言片语提到富有为神所厌恶。
我曾经在一次公开演说中表达了这一观点,遭到了各方的尖锐批评。其实这个观点较之其他说法更为含蓄一些,其他说法认为,犹太宗教是把富有看成宝贵的善行(valuable good)。在批评我观点的众人中,有几位德高望重的犹太拉比,他们不辞辛劳地从《圣经》和《塔木德》中汇编了一些文字,用以反驳我的观点。我承认,在《圣经》和《塔木德》中,确实有很多地方认为财富对义人构成了危险,贫穷值得赞美。这类说法在《圣经》中有六处,在《塔木德》中就更多了。但重要的是,每一处这样的文字会被另外十处呈现完全不同精神的文字所覆盖。在这种情况下,数字是说明问题的。
我以这种方式给自己提出问题。让我们想象一下,在一个周五的晚上,老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在股票交易所“赚得了”100万之后,转而向《圣经》寻求启示。他摸着自己赚的钱,会想到什么呢?他的所得对净化他的灵魂有什么作用吗?一个虔诚的老犹太人在安息日前夜最希望看到何种作用呢?这100万会毁掉他的良心吗?或者,没准他会说,“神在本周赐福于我。感谢神,感谢我主,为他把脸上的光慷慨地赐予了他的仆人。为了蒙你的恩,我将大力施舍,比之以前更严格的谨守你的诫命”。如果他了解《圣经》(他也确实了解《圣经》),他会说这样的话。
他的双眼怡然自得地落在《圣经》的许多段落上。在他心爱的《托拉》中,他也能一再读到神的赐福。“他必爱你,赐福与你,使你人数增多。也必在他向你列祖起誓应许给你的地上赐福与你身所生的,地所产的,并你的五谷、新酒和油、以及牛犊、羊羔……你必蒙福胜过万民”(《申命记》,7:13-15)。读到这些话的时候,他会多么感动,“因为耶和华你的主,必照他所应许你的赐福与你:你必借给许多国民,却不致向他们借贷”(《申命记》,15:6)。然后,假如他转而阅读《诗篇》,他又会在《诗篇》中发现什么呢?
耶和华的圣民哪,你们当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无所缺(《诗篇》,34:10)。
敬畏耶和华,这人便为有福……他家中有货物,有钱财(《诗篇》,90:1-3)。
我们的仓盈满,能出各样的粮食。我们的羊在田间孳生千万(《诗篇》,144:13)。
约伯结束了他所受的试炼,他发现他后来比开初更有福,他为约伯感到高兴,因为“他有了一万四千羊,六千骆驼,一千对牛,一千母驴”和其他财产。(幸亏我们的这位朋友阿姆谢尔根本不了解现代的圣经批评,因此他没有意识到,约伯的这最后一段文字是后来添加进去的。)
如果以色列人跟随主的脚步行进,先知们也会应允他们获得俗世的奖励。如果阿姆谢尔再翻到《以赛亚书》的第60章,他就会发现先知书说,有一天,外邦人将携带自己的黄金白银进入以色列。
但是,或许阿姆谢尔最喜欢的是《箴言》,[453]因为“该篇以最富有想象力的形式表达了以色列人当前对生活的想法”。(正如一位拉比在写给我的一封信中征引了《箴言》,22:1.2;23:4;28:20,21;30:8以证明我的一个错误。)阿姆谢尔会告诫说,富有本身并不能带来幸福(22:1,2),主也未必否认拥有巨大财富(30:8),因此“想要急速发财的,不免受罚”(28:20)。(或许他会对自己说,他并不“急欲”发财。)唯一能使他激动的诗句或许是他读到的这一句:“不要劳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聪明”(23:4)。但激动只是一会儿工夫,在他观察到这句诗前面段落之间的联系时,他就释然了。或许,在他回忆起这本书中有无数段落都在赞美财富的时候,这几句话毕竟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烦恼。《箴言》的很多段落在赞美财富,实际上给整部《箴言》定了调子。[454]我们在这里引用几段:
她的右手有长寿,左手有富贵(3:16)。
丰富尊荣在我,恒久的财并公义也在我(8:18)。
富户的财物,是他的坚城(10:15)。
智慧人的财,为自己的冠冕(14:24)。
敬畏耶和华心存谦卑,就得富有、尊荣、生命为赏赠(22:4)。
智慧书包括《传道书》(Ecclesiastes)和《所罗门智训》(Wisdom of Solomon)。《传道书》[455]并没有表达出一个统一的精神;后世的许多增添使得该书矛盾百出。尽管这样,虔诚的犹太人也从来没有在书中发现任何教导他鄙视财富的段落。相反,财富受到高度重视。
神赐人赀财丰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分……这乃是神的恩赐(5:19)。
设摆筵席,是为喜笑。酒能使人快活,钱能叫万事应心(10:19)。
《所罗门智训》同样也赞美富足。老阿姆谢尔在《便西拉智训》(the Book of Jesus,Son of Sirach)中也可以找到智慧的格言,他一定也高兴地仔细研读过了。如果任何一位拉比告诉他说,便西拉的书将富人看成罪人,将财富看成邪恶之源,阿姆谢尔将以第10—13章为证,予以回答:“我亲爱的拉比,你说错了。这些段落只是告诫了财富的危险。但一个避开了危险的富人会更为公义。‘不依靠罪恶手段而发财致富的人,可算是幸运……这个人可真是当之无愧的财主,人人都应该称颂他的宽宏大度’(31:8,11)。为什么这样?我亲爱的拉比”。(老阿姆谢尔会继续自己的话)“你为什么不提那些谈论百万资产的人的段落,就像下面这几段话”
勤劳致富要比空话饿肚强得多。(10:27)
穷人因贤德赢得荣耀,富人靠财富赢得荣耀。(10:30)
顺境和逆境,生命和死亡,贫穷和富有,万事出于主。(11:14)
黄金和白银可以提供安全保障。(40:25)
财富和势力可以产生信心。(40:26)
与其乞讨还不如死去。(40:28)
“亲爱的拉比,我应该为我的百万资产而羞愧吗?”(老阿姆谢尔想对这段虚构的谈话下结论),“我就不能将资产看成主的福佑吗?回想一下西拉子耶稣的智慧书中所说的伟大的所罗门王(47:18):‘以以色列之主上帝的名义,你收集白银和黄金,如同收集锡和铅一样’。拉比,我也将以主的名义,收集白银和黄金,如同收集锡和铅一样”。
在《塔木德》中,表达相同看法的段落就更多了。只要财富的所有人行的是神的路,富有将得到祝福,贫穷就要遭天罚。富人几乎不会遭人鄙视。让我们征引《塔木德》中关于这个主题的一些说法。
“合宜的义和合宜的世界”有七个特征,其中一个是富足。(《先贤书》,6:8)
在祈祷时,人们应该向主奉献出自己财富和资产。……实际上,财富和资产并不是来自商业,而是根据美德。(《圣化篇》,82a)
拉比以利亚撒(Eleazer)说,“义人喜爱自己的钱财甚于自己的身体”(《疑妻行淫篇》,12a)。
拉比尊敬有钱人,拉比阿吉巴(R.Akiba)也是这样。(《混合篇》,86a)
在匮乏之时,一个人要学会看重财富。(《拉比拿单箴言》
像这样关于财富的教义也不由得支持尘世的人生观。这就是犹太人的看法,尽管他们也相信来世。在犹太教的禁欲运动中的确有一些尝试(例如,在9世纪时,卡拉派就共同过着僧侣生活;[4]11世纪时,巴希亚·伊本·帕库达[Bachja ibn Pakuda]在西班牙宣扬禁欲主义),但这些尝试无一能生根。犹太教即使处在艰难时期,也一直是乐观的。在这一方面,犹太教不同于基督教,基督教试图剥夺教徒所有尘世欢乐。在《旧约》中时常获得赞美的富足,在《新约》中常常受到严厉批评,而在《新约》中贫穷却受到颂扬。蔑视尘世生活的艾赛尼派(Essenes)的整体观念,融进了福音书。人们可以轻易地想起带有这些含义的那一段段文字(参见《马太福音》,6:24;10:9,10;19:23,24)。“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针眼还难”。这是基督教义对此问题的主要看法,基督教与犹太教在此问题上的差异,可谓一清二楚。全部《旧约》中没有一句话类似于耶稣的这一说法,或许,在全部的拉比文献中也找不到类似的说法。
我们在这里没有必要细说虔诚的基督徒和虔诚的犹太人对经济活动的不同态度。基督徒必须开动脑筋,根据基督教经文来为艾赛尼派的财富观进行辩解。富有的基督徒之焦心时刻一定是他想起天堂之门已经对他关闭的时刻!与他相比,富有的犹太人的状况我们已经见识过了,“以主的名义”,他收集白银和黄金,如同收集锡和铅一样。
众所周知,基督教教义妨碍了基督徒的经济活动。同样众所周知的是,犹太人从来就没有遇到过这种阻碍。犹太人越虔诚就越熟悉自己的宗教文献,他就越会受到宗教文献的鞭策而拓展自己的经济活动。我们可以在之前已经征引过的《格吕克尔·冯·哈梅尔恩回忆录》中,找到一个绝好的例证,证明在虔诚的犹太人心中,宗教活动和商务活动是结合在一起的。“赞美我主,赏赐的是你,收取的是你;信实的主,总是弥补我们所失去的。”“我丈夫寄给我一封长信,安慰我,让我平心静气,因为我们赞美的主会将我们失去的还给我们。结果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