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阅读推荐
哲学书籍卷帙浩繁,其中蕴含着古今中外无数智者的伟大思想。下面将按照哲学阅读学习的不同阶段,由浅及深地为读者推荐不同层次的书籍,以期对读者的哲学阅读有所帮助。
一、普及类哲学读物
1.《苏菲的世界》[挪]乔斯坦·贾德著,萧宝森译,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
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被誉为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苏菲的世界》
2.《你的第一本哲学书》[美]托马斯·内格尔著,宝树译,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
通过9个让人们感兴趣的问题,触及哲学的大多数命题。作者绕过了哲学家的名字和哲学术语,用简短的篇幅和直白的语言,打开了哲学世界的大门。适合初次接触哲学的读者。
3.《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当下》[挪]奎纳尔·希尔贝克、[挪]尼尔斯·吉列尔著,童世骏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版
通过对诸多哲学传统的比较显现西方哲学的特点,通过对哲学历史的叙述揭示哲学思维的特点,结合社会政治和科学人文背景对各个哲学学派的发展脉络,尤其结合人类的现代处境展开讨论。写作风格既具有可读性又具有学术性。
4.《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奠定了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基本框架,是中国影响最大的哲学史名著。全书采用西方哲学的表达形式,阐释中国哲学思想,使中国传统哲学成为现代学科。
5.《哲学的故事》[美]威尔·杜兰特著,蒋剑峰、张程程译,新星出版社2013年版
作者终生致力于将哲学从学术象牙塔中解放出来,让它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书中着重描述了人类史上数十位著名哲学家的境遇、情感与生平,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趣的方法读懂漫长的哲学发展史和哲学精髓。
6.《西方哲学简史》[英]伯特兰·罗素著,文利编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书中记述了从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以各个哲学流派及其代表哲学家为中心,记述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同时对各个哲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家的生活时代加以描述。
7.《你不可不读的西方哲学故事》文聘元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版
介绍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从古希腊至现代西方哲学史上主要哲学家与哲学流派的思想之精华。那些伟大的哲学家的生平也被收纳其中,对于了解他们的人生以及进一步理解他们的哲学思想无疑是大有助益的。
8.《织梦人:一个男孩穿越现实的哲学之旅》[美]杰克·鲍温著,阮航、陈燕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采用小说的叙述方式介绍哲学各个门类。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伊恩的14岁男孩,跟随伊恩的历险,读者会追问那些永恒的哲学问题,使哲学变得有趣并且易于理解。
9.《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美]罗伯特·所罗门、[美]凯思林·希金斯著,张卜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本书的目的是引导读者真正进入思考的大门,按照问题而非哲学观点产生的顺序来组织材料,能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的一些最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思考的乐趣。
10.《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美]侯世达著,严勇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通过对哥德尔的数理逻辑、艾舍尔的版画和巴赫的音乐三者的综合阐述,引人入胜地介绍了数理逻辑学、可计算理论、人工智能学、语言学、遗传学、音乐、绘画的理论等方面,构思精巧、含义深刻、视野广阔、富于哲学韵味。
除上面所列书籍外,还有赵敦华的《西方哲学简史》、[英]罗杰·彭罗斯的《皇帝新脑》、袁卫的《哲学家的故事》,余碧平的《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等书籍都可作为该部分补充阅读。
二、入门类哲学读物
1.《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从主要哲学家或主要哲学流派的原著中重点选录有代表性的段落,以帮助初学者学习,每一选段力求包括相对完整的思想,并冠以标题,帮助读者思考。上卷涵盖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到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西欧哲学的内容,下卷涵盖从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到十九世纪俄国哲学的内容。
2.《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王扬译注,华夏出版社2012年版
借苏格拉底和派拉麦克的辩论,从各个角度暴露奴隶主阶级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艺术思想及教育思想,展现柏拉图设计并展望着的理想国度的蓝图。该译本是我国第一个按标准希腊语编辑、翻译的全译本。
3.《形而上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全书是对泰勒斯以来的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历史性总结,被誉为世界第一部哲学教科书。它创立了以本体论、四因论、潜能和现实为中心的哲学体系,探讨了哲学对象和研究范围,对一些哲学术语做了释义,分析批判了以前的哲学家思想等。
4.《第一哲学沉思集》[法]笛卡尔著,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笛卡尔运用《谈谈方法》提出的基本原则对上帝、灵魂等形而上学问题做出深入探讨。笛卡尔把自我概念作为他的哲学出发点,从自我出发推论出上帝的存在,继而根据上帝的存在推论出物质的存在。运用普遍怀疑的方法,力图使心灵摆脱感官,通过纯粹理性获得确定的知识。
5.《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德]叔本华著,石冲白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全面阐述了叔本华唯意志主义的哲学观,全书共分四篇,第一篇是全书的导论,第二篇主要讨论认识论和“真”的问题,第三篇讨论“美”的问题,第四篇则是关于“善”和人生的终极关怀问题。这部著作后来影响了包括尼采、瓦格纳、托马斯·曼的哲学思想,甚至影响了存在主义理论。
6.《人类理解论》[英]洛克著,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本书是关于经验论的哲学著作,全书分为四卷:第一卷批评“天赋观念”论;第二卷主要研究作为知识来源的“观念”;第三卷关注的是“话语”,阐述关于“概念”的学说、“名义本质”与“实在本质”学说;第四卷谈“知识与意见”,阐述了洛克的知识论。
7.《用几何学方法作论证的伦理学》[荷兰]斯宾诺莎著,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该书用几何学的方法写成,认为只有凭理性的能力获得的知识才是最可靠的知识,人天生有运用知识的能力,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从本体论、认识论开始,最后得出的最高目标是自由,为人的幸福指明了道路。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8.《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德]尼采著,钱春绮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作为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通过“超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讲未来世界给予的启示,其激昂恣意的散文诗体使本书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史上均占有独特的不朽地位。
9.《小逻辑》[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黑格尔构建了一个融思辨逻辑、形而上学与本体论相统一的完整体系,代表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发展的高峰。黑格尔以“存在论”中的质、量、度作为论证的基础;以“概念论”中的绝对理念作为论证的最终结果,探讨由这两者形成的思维(理念)和存在(现实)的关系问题。
10.《纯粹理性批判》[德]康德著,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康德哲学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首先,书中论述了进行理性批判的原因;其次,指出了纯粹理性批判的定义、对象、出发点以及批判的范式;最后,讨论了理性批判应该遵循的原理及其意义。康德不仅在书中论述了数学、自然科学是怎样成为科学的,而且提出哲学也应该模仿自然科学走上科学之路。
上面所列主要为西方哲学推荐书目,关于中国哲学部分可以阅读《老子》《庄子》《大学》《中庸》《宋明理学教程》等书,印度哲学部分可以阅读姚卫群的《印度宗教哲学概论》进行了解和学习。
三、进阶类哲学读物
1.《人类理解研究》[英]休谟著,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本书集中反映了休谟的哲学思想。他把怀疑论观点贯彻到所涉及的一切哲学问题中去,在西方哲学史上建立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独具一格的哲学体系。全书构成了一个怀疑论的理论体系。
2.《心的分析》[英]伯特兰·罗素著,贾可春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本书是早期分析哲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书中首次系统阐释了罗素的中立一元论思想,体现了罗素哲学思想的一次重要转变。全书以心理学为背景,分析了信念、欲望及情感等各类精神现象,并由此重建了一种新的心灵概念,也回答了通常所谓的意识及主观性为何物等问题。
3.《纯粹现象学通论》[德]胡塞尔著,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本书是胡塞尔“心学”的主要奠基之作,阐述了通过现象学排除本质认识的障碍,获得先验纯化的自然视野,进入现象学领域的先验现象学基本立场,对当代哲学影响很大。
4.《存在与时间》[德]马丁·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译,熊伟校,陈嘉映修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
本书从结构上对人的生存状况做了分析,认为生存在世界上的“人”,必将通过情绪、领会、语言等方式与各色各样的物事打交道。并对日常语言中的“是”或“存在着”的意指提出诘问,并重新提出“存在的意义”等问题。
5.《存在与虚无》[法]让·保罗·萨特著,陈宣良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
本书是萨特就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进行整理形成的作品,该书确定了存在的范畴,确定了自为的存在结构、特性和规律。法国的哲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和德国严谨、重思辨的学风截然不同,更带有艺术气息,它们往往十分浪漫和抒情。
6.《逻辑哲学论》[奥]维特根斯坦著,韩林合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本书是维特根斯坦在世时正式出版的唯一一部哲学著作,其内容主要探讨语言、心灵和世界的关系。从符号系统的原则和任何语言中词和事物之间必须具有的关系出发,将这种考察的结果应用于传统哲学的各部分,并在每一种情形下都证明,传统的哲学和传统的方法是怎样因对符号系统原则的无知和对语言的误用而产生出来的。
7.《疯癫与文明》[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
作者全面考察了文艺复兴以后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所体现的疯癫对于现代人的意义。这部著作的独创性在于把被哲学家和精神病学史专家完全遗弃的材料重新放置在更高的哲学反思层次上。
8.《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从科学史的视角探讨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的本质,第一次提出了范式理论以及不可通约性、学术共同体、常态、危机等概念,提出了革命是世界观的转变,深刻揭示了科学革命的结构,开创了科学哲学的新时期。
《科学革命的结构》
9.《中国现代哲学通论》宋志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本书从整体的角度把握1919年到1949年的中国现代哲学史,将主要内容概括为现代新儒家、中国实证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思潮。以各思潮的代表人物与发展趋向为叙述线索,故称“通论”。
10.《中国哲学十九讲》牟宗三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版
本书以卓越的识见和谨严的思辨,在准确把握哲学元典的基础上,对儒、佛、道等中国哲学史上各家学派思想做系统的诠解。全书虽重在讨论传统哲学,但却能以现代哲学的理念与西方哲学在比较中反省、衡量。通过本书,读者能对中国哲学史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哲学学习的进阶阶段,需要系统地阅读哲学史著作,并开始全面介入数理、现代科学和人文社科的学习,除了上面所列书籍外,可阅读的西方哲学书籍还有罗素《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德里达《声音与现象》、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等。中国哲学部分可阅读《列子》《论衡》《传习录》《近思录》《肇论校释》等经典。
四、高阶类哲学读物
1.《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法]吉尔·德勒兹著,董强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本书被认为是德勒兹最重要的美学文本之一,主要介绍了他的基本哲学观念和思想方法。作者在书中创造了一系列的哲学概念,每一个都与培根画作中的某个特定的方面相关,同时也可以在“感觉的一般逻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2.《解释的冲突:解释学文集》[法]保罗·利科著,莫伟民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本书由22篇重要论文组成,内容涉及解释学、现象学、心理分析、结构主义、宗教现象学、符号学、语义学、存在论等。利科渊博的学识、缜密的思维和深刻的思想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3.《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德]马丁·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本书是海德格尔首次关于存在问题做出的全面尝试,在书中作者追问作为存有之真理和本质现象(即本现)的存有之意义,而且把这种存有或本现思为本有。
《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
4.《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本书收录了哈贝马斯的十二篇讲稿。它们是对于法国后结构主义激进理性批判的回应,也是对康德之后欧洲哲学主流全面而公允的评估。哈贝马斯追踪了之前的一些历史转折点,通过与诸多批评家和理论家的广泛对话,论证了他自己有关后现代话语之适当形式的观点。
5.《自由的深渊》[斯]斯拉沃热·齐泽克著,王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
齐泽克在拉康心理分析理论指导下对谢林的手稿《世界时代》进行亲自解读,其核心观点认为,拉康主张象征性的宇宙源自非象征性的驱动力。谢林是德国哲学观念论的最主要代表人,对黑格尔哲学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批判方法。
6.《命名与必然性》[美] 索尔·克里普克著,梅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版
哲学史上向来认为,凡先验的都是必然的,凡后验的均为偶然的。作者却指出,先验之于必然一如认识论之于形而上学,不仅有后验必然的知识,还有先验偶然的知识。这就是作者向传统理论提出严重挑战的先验偶然和后验必然的理论,曾引起西方分析哲学界持续10多年的大论战。
7.《实在论的多副面孔》[美]希拉里·普特南著,冯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本书是由四篇演讲稿组成的演讲集。在前两篇演讲稿中,普特南指出了形而上学实在论及其各种熟悉的变种的荒谬和自相矛盾之处,捍卫了内在实在论(也称为实用主义实在论)的观点。后两篇演讲稿中,作者通过关注一些道德印象,论证了伦理学中实用主义实在论的观点,捍卫了道德印象是道德和文化遗产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和道德的客观性思想。
8.《哲学和自然之镜》[美]理查德·罗蒂著,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这是罗蒂迄今为止发表过的唯一一部系统性专著,作者以深厚的分析哲学素养,用分析哲学家熟悉的语言,指出了美国近三十年分析哲学发展的症结所在。
9.《心灵哲学》[美]斯蒂芬·P.斯蒂克、[美]特德·A.沃菲尔德主编,高新民、刘占峰、陈丽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心灵哲学在当代哲学中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分支领域,本书收录了由一流学者撰写的许多具有特殊使命的篇章,包括人工智能、意识、二元论、情绪、民间心理学、自由意志、个体主义、人格同一性和心身问题,为心灵哲学的核心主题提供了一种最新的审视视角。
[1].冯契.哲学大辞典(分类修订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1.
[2].李德顺,孙伟平.哲学的价值新论.哲学研究,2009(6):9-16.
[3].张志敏.儿童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两种模式.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3-21.
[4].张济洲.论李普曼的儿童哲学教育.教育导刊(下半月),2008(10):7-9.
[5].徐湘荷.李普曼的儿童哲学计划.上海教育科研,2005(1):53-55.
[6].高振宇.儿童哲学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7].乔寿宁.美国儿童哲学教育评介.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3):74-76.
[8].赵晶.法国高中哲学课程的大众化进程—兼论学科发展史.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 (3).
[9].姬甜甜.关于推动我国儿童哲学课程发展的若干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17(5):85-89.
[10].高振宇.儿童哲学的国际对话与本土实践——2017年首届儿童哲学与教育高峰论坛综述.上海教育科研,2017(9):37-42.
[11].吕革葛.浅析董仲舒的哲学思想.课外语文,2014(24):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