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阅读推广实践

第八章 其他阅读推广实践

导读报刊

主题网站

微信公众号

年度好书榜单

导读是一种阅读辅导的行为。以常见的文史类导读刊物为例,既包括公共图书馆或高校图书馆编印的非正式出版的导读“小杂志”,亦包括《读书》《中国图书评论》《博览群书》《书城》杂志等思想文化评论刊物。

近年来,“分类阅读”理念席卷国内图书馆界、出版界、书业、阅读界,众多导读刊物之外,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等媒体也纷纷将关注目光投向“分类阅读”,化身“专门家”为读者的专业阅读指引方向。

一、导读报刊

1.《水仙阁》。海宁市图书馆与海宁市旅游行业协会合办的《水仙阁》杂志创刊于2007年,系海宁市图书馆馆刊。刊物设有“馆情动态”等传播图书馆“声音”的业界栏目,还有“文献一勺”“云烟忆旧”“芸窗幽赏”等文史方向的专业栏目,不仅为海宁历史文化做钩沉,普及乡邦文献,还以书评等形式为读者推介文史类读物。

2.《阅微》。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图书馆主办的《阅微》创刊于2010年。刊名《阅微》来自纪晓岚为他的“阅微草堂”所做的诗:“读书如游山,触目皆可悦。千岩与万壑,焉得穷曲折?烟霞涤荡久,亦觉心胸阔。所以闭柴荆,微言终日阅。”“微”指微言大义,微中有妙,也指人生冷暖,微小如尘。《阅微》每期一个主题,例如第46期为“悦读经典:《闲情偶寄》”,第45期为“纪念林海音诞辰100周年”,第44期为“《金陵物语》专刊”等,内刊文章多以书评形式出现,或与史相关,或与文学关联,由名家或者图书馆员撰写,意在指引读者阅读佳作。

3.《书林驿》。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主办的《书林驿》创刊于2014年,刊物常设“书林杂谈吧”“驿站导读榜”“好书漂流舫”“学海阅读坊”“驿缘文化站”等栏目,其中“好书漂流舫”以“主题书目”的形式推荐文学体裁为主的各类图书,例如2018年第三期的“好书漂流舫”便分为两大主题——名家荐书:第十三届“文津图书馆奖”获奖图书推荐及纪念“丰子恺诞辰120周年、林海音诞辰100周年”专题图书推荐,均采用微书评的形式,介绍主要内容,提炼精要,让读者通过百余字的内容了解书籍背景知识和主要内容。

4.《博览群书》。光明日报出版社主办的《博览群书》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一本集思想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人文社科类优秀导读刊物。以现象分析类、文化思考类、批评建议类、热点评述类的文章居多。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刊物推出心得体会类和书评类文章,让人文社科图书的读者在读书札记类、钩沉考趣类、人文掌故类文章中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一步扩展阅读范围。

5.《读书》。创刊于1979年的《读书》杂志是一本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刊物,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杂志刊登文章横跨文史哲、社会科学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类及部分自然科学的学科,撰稿人均为学术界、思想界和文化界颇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近年来,杂志文章日趋专业化、学术化,表达出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

6.《藏书报》。创刊于2000年的《藏书报》,前身为《古旧信息报》,2006年改为现名。该报以古籍旧书、稀有文献的内容挖掘和市场行情分析等为报道对象,与公私藏书界、古旧书拍卖界展开良好合作,逐步搭建起全国性的古旧书文化交流平台。报纸特设古籍类图书专刊——《阅读周刊》,主要针对重点社科类图书、古籍文献类图书,有针对性的为广大书报刊、古字画、古玩收藏爱好者,出版社编辑,图书馆员,出版发行界和拍卖界人士及文科院系师生推介新版可典藏的精品图书。

7.《一品阅读》。《一品阅读》系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与逸品阅读协会合办的图书馆导读刊物,旨在为师生提供一个读书指导与交流的平台,倡导阅读,推广阅读,营造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因为是艺术类院校,刊物的栏目设置偏向于艺术专业,主要有“专论”“师友心声”“共读一书”“好书品读”“艺林杂谈”“艺苑诗文”“学苑交流”“与馆同行”等。

8.《经济参考报》新书架及书评推荐。《经济参考报》由新华通讯社主管,经济参考报社主办,报纸设有“经济书汇”栏目,下设“书评人”子栏目,时评、书评人郑渝川、杨吉、邱恒明、谌毅兵在该报纸开设专栏,撰写书评,品评经济。此外,该报还设有“新书架”栏目,为读者第一时间奉上财经好书。

9.《科普阅读推广》。科学普及类图书很难进入大众的阅读视野,作品抽象又晦涩,且在专业性和通俗性上尚未达到微妙的平衡和完美的统一,如何让丰富的科普读物走进更多的读者?如何让读者发现科普读物的平易近人与美好,体会各种题材科普作品的魅力?如何协助读者通过阅读获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乃至激发科学创新的热情?科普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2018年创办了会刊《科普阅读推广》。刊物设置“活动案例点评”“书评赏析”“展览介绍”“业界动态”等栏目,希望为读者介绍来自服务一线的优秀活动,推荐适合不同学习阶段读者的科普读物以及各类型的科普资源;为从事科普阅读推广的图书馆员提供一个分享活动信息、交流经验的平台。

二、主题网站

1.哲学中国网(http://www.philosophy.org.cn/

哲学中国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是面向哲学专业和对哲学感兴趣人士的大型学术类公益网站。它旨在搭建五个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研情况展示平台、中国哲学界学术成果展示平台、国内学术界信息交流及发布平台、对外学术交流平台、学术批评及评价平台。设有哲学通史、哲学流派、交叉研究、新兴领域、通俗读物、哲学社团、观点争鸣、哲学教育等24个栏目,既有研究性、专业型栏目,也有面向大众的普及型栏目,基本涵盖了哲学的林林总总。

2.壹心理(https://www.xinli001.com/

壹心理是一个心理学服务平台,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包括心理学课程、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心理FM等。该平台采取开放式管理模式,心理咨询师可以在平台上自由发表关于心理学的见解,开列心理学私人书单,也可以集合众多心理学专栏书单后推出精选书单。由于心理学的分支很广,所以该平台上的好书书单也呈现出“分类阅读”的特点:有关注自我成长的,有推介父母必读的,有迷茫期必读的,有关于心灵成长的,有关于两性认知的……此外,就阅读客体而言,有针对心理学入门人士的书单,有针对心理学爱好者的书单,也有针对学院派心理学研究者的书单,不同读者在同一个平台上可以各取所需。

3.艺术中国(http://art.china.cn/)

艺术中国是中国网旗下的专业艺术媒体,依托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的权威传媒资质和雄厚报道资源,秉承新文化、大视野、全资讯的媒体精神,凭借对艺术界现状和相关业界资讯的权威判断与及时报道,在艺术界和文化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并获得了大量艺术专业人士和社会大众的关注与好评。坚持以“精典艺术,国际视野,大家格调,主流声音”为宗旨,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图文报道、论坛互动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把握当代艺术界的脉搏与动向。设有新闻、视频展讯、品牌、何以中国等栏目,其中“展讯”栏目可查阅全国各城市的艺术展览类信息,“视频”栏目可在线观看高端艺术讲座视频。

4.雅昌艺术网(https://www.artron.net/

雅昌艺术网是传播艺术之美的权威艺术门户网站,也是最活跃的在线互动社区,如今已成为艺术界最为推崇的互联网品牌。网站由艺术家、工美、画廊、古玩、拍卖、展览、新闻、视频、论坛、博客和陶瓷专题版块组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的专业市场数据分析报告能为艺术收藏投资者及爱好者提供较为全面、丰富、及时的艺术界资讯。每年组织发起“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活动,奖项中包含年度艺术出版物。其媒体生态圈非常完善,如“艺术看展”App较为独特,是全面立体的展讯类App,可获取国内大部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区的展览信息,并可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现场看展、导展。

5.中国数字科技馆(https://www.cdstm.cn/

中国数字科技馆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之一,致力于提高公民科学素质,通过集成和分享国内外优质科普资源,开展以网络为主要平台的科技教育,促进全社会参与科学传播,从而达到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加快网络科普发展的目标。网站提供历史文明、天文地理、数学安全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交通运输等24个学科的资讯,全方位介绍了人类科技文明的盛况。还设有特色原创栏目榕哥烙科、科学开开门、学姐来了、科普游戏、神奇实验室、科技馆说和微课,通过视频、实验、互动游戏以及VR等众多方式向公众,特别是为青少年群体搭建了一个极富吸引力和趣味性的科普园地。网站汇集了丰富的图片、动漫、音像、报告、展品等数字化科普资源,是科普素材的宝库,为社会各界的科普创作和科普工作提供资源共享服务。

6.中国科普博览(http://www.kepu.net.cn/gb/index.html

中国科普博览是一个以宣传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的大型综合科普网站。它利用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为基本信息资源,以中国科学院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个专业研究所为依托,联合全国一些著名的科研机构、科普机构,系统采集全国各具特色的科普信息。将每一类科普信息重新编写脚本并组织整理成虚拟科普博物馆与科普专题,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成为青少年课外学习的好途径,也为成年人继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已出版中国科普博览系列丛书。

7.科学松鼠会(https://songshuhui.net/

科学松鼠会logo

科学松鼠会是一个致力于在大众文化层面传播科学知识的非营利机构,旨在“剥开科学的坚果,帮助人们领略科学之美妙”。《南方周末》曾评价说“松鼠会的文字作品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松鼠会成员由海内外优秀的汉语科学传播者组成,绝大多数受过专业科学训练,文字运用能力出众,视野开阔。科学松鼠会不定期举办多样化的活动吸引年轻人通过活动认识世界。“小姬看片会”每月精选一部优质科普大片,和大家分享大至宇宙小至微生物的科学话题,主持人小姬也会邀请科学达人一起快意交流。“科普讲座&阅读沙龙”会邀请科学界的专家学者,为科学青年们奉上一场场精彩的科学饕餮盛宴。此外,科学松鼠会还立志让科普图书成为畅销品和时尚品,先后推出《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吃的重量》《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等科普书,其中《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获得第五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奖”,并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0年十大好书。

8.果壳科技有意思(https://www.guokr.com/

果壳网于2010年创立,希望在新媒体时代让科学和技术的传播变得引人入胜。果壳网现有四大版块:科学人、物种日历、吃货研究所、美丽也是技术活,三大重点产品:MOOC学院、知性社区、研究生App。由专业科技团队负责编辑,网站主编为拇姬。果壳传媒另有“果壳阅读”这一阅读品牌,负责科普类图书的编辑。果壳网作为一个开放、多元的泛科技兴趣社区,吸引了百万名爱知识、乐于分享的年轻人聚集在这里,用知识创造价值,为生活添加智趣。在这里可以关注感兴趣的人,阅读他们的推荐文字,也可将有意思的内容分享给关注的人;依兴趣关注不同的小组,精准阅读喜欢的内容,并与网友交流;在“果壳问答”里提出让你困惑的科技问题,或提供靠谱的答案。推出《谣言粉碎机》《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等书。

三、微信公众号

1.为你读诗

为你读诗是中国首个以诗歌为起点和纽带,连接人与人的诗意生活平台与国际人文艺术平台,参与者包括行业翘楚与普通读者。涉及文学、音乐、美术、哲学等经典人文艺术作品多个领域,希冀为中国的大众和青少年提供兼有“知识、审美和情感”的诗意生活内容。

2.国家人文历史

《国家人文历史》是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大型时事人文类半月刊,“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开设有史学青年、晚清人与事、民国范儿、近代政要、中国与世界等独家栏目。

3.有艺

每天一节艺术选修课,提供有趣、有用、有见识的新鲜资讯。2018年2月,该公众号“荐·书”栏目盘点2017年艺术类好书榜,推出“艺术类必读书单”10本,并附上内容介绍,榜上有名的图书包括设计、摄影、水彩画等类别。

4.意外艺术

意外艺术是致力于艺术大众化的互联网平台,通过原创视频和趣味图文等形式,将晦涩难懂的艺术进行普及。通过原创文章和国内第一档艺术类脱口秀《艺术很难吗》、好物推荐、线下艺术体验等形式,呈现给公众各类有趣有料的艺术科普干货。

5.博物馆类微信公众号

从“国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上海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微故宫”微信公众号等博物馆的微信平台都可以获取最新的展讯信息,一些特别展览大多有详细介绍和语音导览,展品配有高清的大图,随着指间的放大缩小,有时甚至比在现场看得更为清晰。我国很多艺术博物馆都开通了微信平台,皆可关注。

6.“典赞·科普中国”评选出的科普自媒体

2018年1月29日,由中国科协、人民日报社主办,人民网承办的“典赞·2017 科普中国”活动首次评选出了十大科普自媒体:新浪微博@果壳网、好奇博士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微信公众号、中国好营养微信公众号、象爸象妈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微信公众号、百科名医自媒体、新浪微博@Ent evo、科学大院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河森堡。

中国科协塑造品牌“科普中国”

2019年1月16日,“典赞·2018科普中国”活动评选出了“2018年十大科普自媒体”:“加油!向未来”官方抖音号、新浪微博@中国天气、新浪微博@中国数字科技馆、“中国科普博览”今日头条号、“物种日历”微信公众号、“混子曰”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国家动物博物馆员工、新浪微博@Steed的围脖、新浪微博@植物人史军、新浪微博@玉龙小段。

这些自媒体都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将原本晦涩难懂或新奇的科学知识传播给受众。

四、年度好书榜单

每季度、年中或年末,众多网络媒体、纸质媒体、书店、图书馆纷纷关注出版行业整体情况或者图书售卖、借阅情况。不少媒体遵循分类阅读原则,按主题分类精选出好书榜单。目前具有较高权威或影响力的图书榜单的评选主体类型有传统媒体,如《中华读书报》《新京报》等;有网络媒体,如豆瓣网、凤凰网等;有专门评选机构,如深圳读书月组委会等;有专门行业协会,如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有网络书店,如当当网、亚马逊等。现以2017年度为例,精选其中20种榜单,介绍榜单中所涉及的图书类别,以供读者参考选读。阅读推广工作者也可从中择取适合读者知识结构的类别图书,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