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推荐

第五节 文学阅读推荐

文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提升你的精神,提供有价值的人生指导和借鉴。反之,格调低下的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会产生负面作用。中外文学书林良莠不齐、好坏杂陈,辨别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是非常重要的。

一、中外文学奖

中外各类文学奖是普通读者选择文学作品时的重要向导。参加评奖的作品往往代表了最优秀的作品,而它们也往往要经过各种严苛的评奖程序和标准之后才能脱颖而出。世界著名的文学奖主要有以下几种:

诺贝尔文学奖奖牌

诺贝尔文学奖(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1901年设立,授予“近年来创作的”或“近年来才显示出其意义的”作品,“不仅是纯文学”, “而且是因其形式和风格而具有文学价值的其它文字作品”。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权威、最有影响的文学奖项。比较著名的获奖者有加西亚·马尔克斯、泰戈尔、罗曼·罗兰、海明威、加缪、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等。他们的作品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雪国 古都 千只鹤》《局外人》《鼠疫》《老人与海》《我的名字叫红》等。

龚古尔文学奖(Le Prix Goncourt):1903年设立,是法国久负盛名的文学大奖,奖励“每年最佳的用法语书写的想象性散文作品”,获奖作品代表有《在少女们身旁》《名士风流》《情人》等。

普利策小说奖(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1917年设立,美国最悠久和最著名的文学奖项之一,只颁给美国国籍的作家。获奖作品包括《纯真年代》《飘》《老人与海》《愤怒的葡萄》《杀死一只知更鸟》等经典名著。

芥川奖和直木奖:1935年设立,芥川奖是纯文学奖的代表奖项,以鼓励新人作家为宗旨;直木奖则是大众文学的代表奖项,对已出书的大众文学作家给予肯定。

埃德加·爱伦·坡奖(Edgar Allan Poe Awards):1946年设立,全世界最具权威的优秀侦探小说奖项,奖励一年来在美国以英语出版的世界作家的优秀长篇侦探推理小说。获奖作品代表有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

美国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s):1950年设立,下设最佳小说奖、最佳非小说奖、最佳诗歌奖和最佳青少年文学奖四大奖项,并且设特别荣誉奖章,是美国最重要的文学奖。

雨果奖(Hugo Award):1953年设立,正式名称为“科幻成就奖”,给科幻或奇幻小说颁发奖项。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摘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

布克奖(The Man Booker Prize):1969年设立,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分别选出小说、非小说、诗歌和青年文学四类奖的入围者。评选目标是奖励优秀作品,提高公众对严肃小说的关注,同时力求文化和商业效益的双赢,使很多作品的市场潜力得到开发。获奖代表作品有《辛德勒的名单》《英国病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

塞万提斯奖(Premio Miguel de Cervantes):1975年设立,被誉为“西语世界的诺贝尔文学奖”,旨在表彰在西语文学界做出突出贡献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作家。获奖代表作家有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奥克塔维奥·帕斯、费尔南多·德尔·帕索、爱德华多·门多萨等。

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The International IMPAC Dublin Literary Award):1996年设立,目前世界上评选范围最广的文学奖项,其参选的图书由各国首都或主要城市的图书馆推荐。只要是英语小说或任何语言的英译本小说皆可角逐这个奖项。

卡夫卡文学奖(Franz Kafka Prize):2001年设立,主要颁给作品具人文主义关怀的作家,获奖者不存在国界限制,只要作家有一部作品被译成捷克文,就可成为提名对象。2014年阎连科成为第一个获此奖的中国籍作家。

在国内,最为知名的有四大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和曹禺戏剧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1981年设立,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约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字数在13万以上的长篇小说。

茅盾文学奖奖牌

附录: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篇目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77—1981):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魏巍《东方》,莫应丰《将军吟》,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古华《芙蓉镇》,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1984):李凖《黄河东流去》,张洁《沉重的翅膀》,刘心武《钟鼓楼》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5—1988):路遥《平凡的世界》,凌力《少年天子》,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刘白羽《第二个太阳》,霍达《穆斯林的葬礼》以及荣誉奖(萧克《浴血罗霄》、徐兴业《金瓯缺》)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9—1994):王火《战争和人》,陈忠实《白鹿原》,刘斯奋《白门柳》,刘玉民《骚动之秋》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5—1998):张平《抉择》,阿来《尘埃落定》,王安忆《长恨歌》,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9—2002):熊召政《张居正》,张洁《无字》,徐贵祥《历史的天空》,柳建伟《英雄时代》,宗璞《东藏记》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3—2006):贾平凹《秦腔》,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湖光山色》,麦家《暗算》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7—2010):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莫言《蛙》,毕飞宇《推拿》,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11—2014):格非《江南三部曲》,王蒙《这边风景》,李佩甫《生命册》,金宇澄《繁花》,苏童《黄雀记》

第十届茅盾文学将获奖篇目(2015—2018):梁晓声《人世间》,徐怀中《牵风记》,徐则臣《北上》,陈彦《主角》,李洱《应物兄》

老舍文学奖:1999年设立,主要奖励北京作者的创作和在京出版/发表的优秀作品,每两年至三年评选一次。奖项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戏剧剧本、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等。

鲁迅文学奖:1986年设立,为鼓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和评论作品的创作,鼓励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首次评奖从1997年开始,每三年评选一次。

曹禺戏剧文学奖:1994年设立,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的全国优秀剧本奖,是专门就优秀的剧本创作所进行的全国性评奖,代表我国戏剧创作最高水准。每年评选一次,每届评出10个正式奖和10个提名奖。

二、文学好书榜

推荐书目是指导阅读的重要工具,各种“文学好书榜”足可为读者阅读提供首选佳作。全民阅读推广名师、南京大学徐雁教授在《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23]一书中,就介绍文学门类的专门书目,有吴虞编《中国文学选读书目》(1923年)、王浣溪编《中国文学精要书目》(1930年)、傅熊湘编《中学适用之文学书目》、王熙元编《中国文学基本书目》、汪辟疆编《十部中国国文源头书书目》(1942年),以及季羡林主编《中外文学书目答问》(1986年)、南开大学中文系编《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生阅读书目》(1986年)等。

在西方,则有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文学评论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开列的为其个人所喜读的“欧美文学书目”,美国作家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开列的“为提高艺术水平”的文学阅读书目,美国专栏作家费迪曼和梅杰在《一生的读书计划》中提出的“西洋名著百种”,以及美国国家人文科学促进委员会公布推荐的《中学生必读文学著作书目》等。

徐雁教授更详细推介了近三十年(1980—2010)的“文学好书榜”,更切合当代读者的现实阅读需求:

(一)“中学生当代小说、散文、诗歌类必读好书”

1980年,台湾教育部门认可并推荐了台中明道中学图书馆针对高中学生编选的《好书书目》。其中当代小说类依次为:《张爱玲小说集》、林海音《城南旧事》、司马中原《荒原》、朱西甯《铁浆》、白先勇《台北人》、黄春明《锣》、张系国《游子魂组曲》、鹿桥《未央歌》、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钟晓阳《停车暂借问》、廖辉英《油麻菜籽》、钱锺书《围城》、沈从文《边城》、古华《芙蓉镇》、阿城《棋王 树王 孩子王》、张大春《公寓导游》、黄凡《慈悲的滋味》、小野《蛹之生》、吴念真《特别的一天》、朱天心《我记得……》、保真《森林三部曲》、纪刚《滚滚辽河》和尔雅出版社编辑的“年度小说选”。散文类依次为:《朱自清全集》、《徐志摩全集》、梁实秋《雅舍小品》、琦君《三更有梦书当枕》、王鼎钧《碎玻璃》和《左心房漩涡》、子敏《小太阳》、《陈之藩散文集》、余光中《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杨牧《叶珊散文集》、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张晓风《我在》、蒋勋《今宵酒醒何处》、吴晟《农妇》、喻丽清《蝴蝶树》、杏林子《杏林小记》、陈幸蕙《把爱还诸天地》、张曼娟《缘起不灭》、西西《花木栏》、陈义芝《在温暖的土地上》、古蒙仁《黑色的部落》和林清玄《宝瓶菩提》。此外,有纪弦《晚景》、郑愁予《郑愁予诗集》、余光中《白玉苦瓜》等十四种当代新诗集。

(二)“中学生中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

1990年,国家教育部修订并颁布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定了“中学生必读中外文学书目”。其中初中阶段为十种,依次为: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中阶段为二十种,依次为:《论语》、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郭沫若《女神》、茅盾《子夜》、巴金《家》、曹禺《雷雨》、钱锺书《围城》、朱光潜《谈美书简》、莎士比亚《哈姆莱特》、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爱克曼《歌德谈话录》、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尼·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普希金《普希金诗选》、海明威《老人与海》、泰戈尔《泰戈尔诗选》。

(三)“1949—1989四十年来影响我们最深的书籍”

1990年,台湾《中国时报》“开卷专刊”组织读者票选成榜,共计四十种。依次为:郑丰喜《汪洋中的一条船》、邓克保《异域》、鹿桥《未央歌》、三浦绫子《冰点》、李察·巴哈《天地一沙鸥》、金庸作品、三毛作品、王蓝《蓝与黑》、张曼娟《海水正蓝》、李奥·巴士卡力《爱、生活学习》、罗兰《罗兰小语》、蒋经国《风雨中的宁静》、梁实秋《雅舍小品》、朱秀娟《女强人》、琼瑶作品、藤子·F.不二雄《小叮当》、王鼎钧《开放的人生》、小野《蛹之生》、倪匡“卫斯理”系列、徐志摩作品、廖辉英《不归路》、朱自清作品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萧丽红《桂花巷》、叶宏甲《诸葛四郎》、敖幼祥《乌龙院》、罗家伦《新人生观》、蒋梦麟《西潮》、吴静吉《青年的四个大梦》、王尚义《野鸽子的黄昏》、林清玄“菩提”系列、艾科卡《反败为胜》、白先勇《台北人》、席慕蓉《无怨的青春》、鲁迅《阿Q正传》、林语堂《京华烟云》、皮尔《人生光明面》等。

(四)“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

1999年,香港《亚洲周刊》编辑部组织来自全球的14位文学名家评选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依次为:鲁迅《呐喊》、沈从文《边城》、老舍《骆驼祥子》、张爱玲《传奇》、钱锺书《围城》、茅盾《子夜》、白先勇《台北人》、巴金《家》、萧红《呼兰河传》、刘鹗《老残游记》、巴金《寒夜》、鲁迅《彷徨》、李伯元《官场现形记》、路翎《财主底儿女们》、陈映真《将军族》、郁达夫《沉沦》、李劼人《死水微澜》、莫言《红高粱》、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阿城《棋王》、王文兴《家变》、韩少功《马桥辞典》、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张爱玲《半生缘》、老舍《四世同堂》、高阳《胡雪岩》、张恨水《啼笑因缘》、黄春明《儿子的大玩偶》、金庸《射雕英雄传》、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金庸《鹿鼎记》、曾朴《孽海花》、赖和《惹事》、王祯和《嫁妆一牛车》、柏杨《异域》、唐浩明《曾国藩》、钟理和《原乡人》、陈忠实《白鹿原》、王安忆《长恨歌》、李永平《吉陵春秋》、司马中原《狂风沙》、浩然《艳阳天》、穆时英《公墓》、李锐《旧址》、徐速《星星·月亮·太阳》、钟肇政《台湾人三部曲》、杨绛《洗澡》、姜贵《旋风》、孙犁《荷花淀》、西西《我城》、汪曾祺《受戒》、朱西甯《铁浆》、朱天文《世纪末的华丽》、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贾平凹《浮躁》、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徐枕亚《玉梨魂》、施叔青《香港三部曲》、林语堂《京华烟云》、叶圣陶《倪焕之》、许地山《春桃》、聂华苓《桑青与桃红》、王蓝《蓝与黑》、柔石《二月》、徐訏《风萧萧》、古华《芙蓉镇》、台静农《地之子》、林海音《城南旧事》、张炜《古船》、刘以鬯《酒徒》、鹿桥《未央歌》、张洁《沉重的翅膀》、师陀《果园城记》、戴厚英《人啊,人!》、王小波《黄金时代》、刘恒《狗日的粮食》、张系国《棋王》、黄凡《赖索》、苏童《妻妾成群》、李碧华《霸王别姬》、李昂《杀夫》、古龙《楚留香》、琼瑶《窗外》、苏伟贞《沉默之岛》、梁羽生《白发魔女传》、朱天心《古都》、陈若曦《尹县长》、张大春《四喜忧国》、亦舒《喜宝》、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施蛰存《将军底头》、倪匡《蓝血人》、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余华《活着》、马原《冈底斯的诱惑》、林斤澜《十年十癔》、二月河《雍正皇帝》等。

(五)“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评选”

199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北京图书大厦联合发起,邀请社会知名文学研究专家,开展评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活动,并在《当代》杂志1999年第5期上公布,其中包括:李伯元《官场现形记》、曾朴《孽海花》、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郁达夫《沉沦》、叶圣陶《倪焕之》、张恨水《啼笑因缘》、茅盾《子夜》、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巴金《家》、萧红《呼兰河传》、杨沫《青春之歌》、沈从文《边城》、钱锺书《围城》、张爱玲《传奇》、柳青《创业史》、孙犁《白洋淀纪事》、路翎《财主底儿女们》、茹志鹃《百合花》、林海音《城南旧事》、白先勇《台北人》、陈映真《将军族》、金庸《射雕英雄传》、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古华《芙蓉镇》、阿城《棋王》、张承志《北方的河》、路遥《平凡的世界》、莫言《红高粱家族》、张炜《古船》、宗璞《南渡记》、汪曾祺《蒲桥集》、陈忠实《白鹿原》、王蒙《活动变人形》等52部小说;《南社丛刻》、黄遵宪《人境庐诗草》、郭沫若《女神》、《志摩的诗》、《望舒草》、闻一多《死水》、陈梦家编《新月诗选》、辛笛等《九叶集》、臧克家《烙印》、查良铮《穆旦诗集(1939—1945)》、冯至《十四行集》、田间《给战斗者》、光未然《黄河大合唱》(组诗)、《郭小川诗选》、《北岛诗选》、《余光中诗选》和舒婷诗歌等诗作;冰心《寄小读者》《繁星》、鲁迅《呐喊》《彷徨》《野草》《鲁迅杂感选集》、胡适《尝试集》、周作人《雨天的书》、朱自清《背影》、丰子恺《缘缘堂随笔》、沈从文《湘行散记》、何其芳《画梦录》、艾芜《南行记》、师陀《果园城记》、邹韬奋《萍踪忆语》、梁实秋《雅舍小品》、萧乾《人生采访》、巴金《随想录》、《傅雷家书》、杨绛《干校六记》等散文;夏衍《包身工》《上海屋檐下》、郭沫若《屈原》、吴祖光《风雪夜归人》、曹禺《曹禺剧本选》、老舍《茶馆》、田汉《关汉卿》、《阿诗玛》(李广田、公刘整理)等戏剧。

(六)“1979—2009三十年间最好的长篇小说”书目

2010年,江苏省作家协会及《钟山》杂志编辑部组织十二位作家、学者投票选出“1979—2009三十年间最好的长篇小说”书目,依次是:陈忠实《白鹿原》、王安忆《长恨歌》、阿来《尘埃落定》、张承志《心灵史》、余华《许三观卖血记》、刘醒龙《圣天门口》、贾平凹《废都》和《秦腔》、莫言《生死疲劳》、王蒙《活动变人形》、李洱《花腔》。该书目公布后,网上读者集中提名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三、文学名著导读读物

导读,即引导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百花齐放,琳琅满目,导读书籍则是打开文学大门的钥匙,引导读者自己去挖掘无穷尽的文学宝藏。导读书籍能给读者一个入门的捷径和对该主题的总体印象,为进一步深入的阅读打下基础。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导读只能是读原著的参考,是为读原著服务的,决不能代替读原著。

1.《中国读者理想藏书》王余光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

本书将中外近现代著名学者、文化名人开过的共80个经典书目做了一个统计,排列出《中外名著排行榜》。以这个《中外名著排行榜》为依据,推荐理想的藏书,涉及文、史、哲、政、经、法、科技等多个领域,侧重传统经典和近代名著。既可作为家庭藏书的参考读物,又可一窥中外经典名著大略。

2.《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导读》孟宪堂、魏静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本书以介绍中国古典文学知识、引导学生欣赏历代佳作、提高文学素养为宗旨,既注重五千年文学之源流,又举要详析历代名著(包括诗、词、戏曲、小说、散文等)。

3.《中国文学名著导读》殷涵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版

本书以导读形式帮助读者理解中国文学名著,以体裁为纲,以作品为目;以历史为经,以作者为纬。具体到每篇作品,又突出作品档案、时代背景、故事梗概、人物欣赏和精彩片断等细节,平面展开,纵向点击,使读者身心受益。

4.《永远的乌托邦:西方文学名著导读》曹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本书是国内著名外国文学研究专家郭宏安、叶廷芳、张隆溪等在清华大学做关于“世界文学名著导读”的演讲精选。演讲者结合各自的阅读经验,从不同的切入点对一系列世界文学名著进行重新诠释和剖析。

5.《欧美文学名著导读》郑克鲁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全书包括39位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囊括欧美文学史的重要流派,同时也不忽略在我国读者中有广泛影响的通俗作品。每编均有一篇概述,介绍文学发展概貌。导读分析十分详尽,并重视对艺术特点的讲解。

6.《一生的读书计划》[美]克里夫顿·费迪曼、约翰·S.梅杰著,马骏娥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作者根据多年的读书经验,精选并评介了130多种古今中外名著,用诙谐而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作品或作者的轮廓,有时强调作者的生平及人品,有时概述作品内容,有时援引权威人士的意见,有时劝告读者别为一般见解所迷惑,对一些书目和作者作出新的评价。

7.《文学回忆录》木心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989年至1994年,木心先生在纽约为一群中国艺术家们讲述世界文学史。本书是根据陈丹青的五本听课笔记所编撰而成的。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面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蓄。

8.《蒋勋说文学之美》(全5册,修订版)蒋勋著,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

本系列书是由蒋勋“中国文学之美”的主题系列讲座录音整理而成,分为《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蒋勋说文学:从唐宋散文到现代文学》《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五册。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详细解读,使文学内在的力量呈现于世人面前,古典情怀与现代感悟彼此映照,为读者带来美的感动。

9.《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叶嘉莹编著,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

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为孩子们选编、讲解、吟诵了218首经典古诗词。包括作者生平、具体诗句解读、单字发音,以及诗词内涵。内容丰富、知识性强,文字浅白易懂、亲切自然,展现了古典诗词中生生不已的生命力。

《给孩子的古诗词》


[1].阎嘉.文学理论基础.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183-184.

[2].杨飞.图说中国文学.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5.

[3].胡山林.文学概论.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1-3.

[4].胡山林.文学概论.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4-5.

[5].高洁,敖友余.文学趣谈123.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3.

[6].《哲学研究》编辑部.苏联哲学资料选辑(第二十一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103.

[7].王汶成.人文博物馆·文学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7.

[8].王琦.阅读指导.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123.

[9].曹霞.读诗,为心智塑形.艺术广角,2015(4):78-84.

[10].朱光潜.朱光潜散文:美是一生的修行.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191.

[11].王光明.开放诗歌的阅读空间:读诗会品赏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7.

[12].叶嘉莹.迦陵文集(第7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72.

[13].剑君.怎样欣赏中国现代诗歌.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46.

[14].布鲁克斯,沃伦.小说鉴赏.冯亦代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2.

[15].许建平.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文精粹:小说戏曲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4-8.

[16].袁祺.岩石与彩虹:杨正润传记论文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79.

[17].张国佐,黄绍鑫.英国十八世纪散文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101.

[18].中国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传记文学研究.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323.

[19].罗曼·罗兰.名人传.傅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9.

[20].傅敏.傅雷谈艺录.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268-269.

[21].杨建邺,肖明编.瞧,他们是民族的骄傲!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成功的故事.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5-7.

[22].徐雁.秋禾行旅记.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00.

[23].徐雁.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