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缘起及思路
黎族与壮族、侗族、布依族、傣族、水族、京族、毛南族、仡佬族、仫佬族及台湾之高山族,皆与远古之百越有复杂的渊源关系。在这些民族之中,黎族之人口数量100多万,居于中等; 其自然地理环境与台湾高山族基本相同,都属于海岛民族。虽然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黎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之中,也同样创造了灿烂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其中就包括原始宗教文化。原始宗教属于一个民族最底层的文化,通过比较,考察其特征及其渊源,能够更加清晰深入地认识黎族文化的特点,给予更为准确的定位,能够从原始宗教的角度阐明百越后裔民族之间的深远关系。
由于同属于百越后裔的南方民族,有着极为近似的自然地理条件与民族文化传统,因此,黎族原始宗教与百越其他民族之间有着众多的相似性。孤立地看,黎族某一类宗教现象、某一个宗教仪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如果不联系百越的古老传统,不与其他民族展开比较,则不可能说明这些独特性之由来。同样也不可能发现,到底哪些宗教特质是黎族特有的,哪些是黎族与百越后裔其他民族所共有的,黎族原始宗教在哪些方面受到了周边民族的影响,又有哪些原始宗教文化形式传播到了周边民族,它们之间的交融到底呈现怎样的一个状态。所以,比较的方法,或者说视野,是展开本专题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贯穿于问题的始终。
就比较的具体内容而言,本论题专注于图腾崇拜、天体崇拜、原始宗教祭祀、巫术与禁忌等四个方面。各个原始宗教因素彼此融合交叉,因此,在论述中,不可能彼此完全孤立地展开。本论题以比较的视野展开研究,只选取原始宗教中民族特点表现最鲜明、比较的题材最为丰厚的部分进行考察。
图腾崇拜的比较则着重于追溯民族的族源、民间信仰等因素,通过对这些积淀在民族心理底层的根本性内核的发掘,审视民族源流变迁,不仅仅与百越后裔其他民族展开比较,也把触角伸向华夏族的形成历史,以此窥探黎族在华夏族形成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对植物图腾、动物图腾、非生物图腾都进行了全面考察,衍化的黎族姓氏及其图腾故事也是比较的内容。
宗教祭祀的比较主要集中于具有百越鲜明特征的杀婴与食老、拔牙风俗,展开全面深入的考证,就原始的宗教心理和生命意识,不仅与百越后裔诸民族比较,而且与具有同类现象的世界民族展开比较。如此,虽然越出了论题限定的范围,但为了说明或者突出黎族宗教祭祀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非展开广泛的比较不能实现。
巫术与禁忌的比较主要集中于禁母鬼、民族起源神话、农业生产、狩猎及三月三节日的考察。
研究展开之条件是颇为有利的。作者工作于海南岛,就近便利可以获得有关黎族文化的原始文献,前辈学者们筚路蓝缕,对黎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留下了丰富的田野记录,这就为作者的研究省却了艰难的田野调查之劳,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同样,《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的编纂也为作者获得百越后裔其他民族的原始宗教资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就研究方法而言,除前面提到的比较之外,跨学科也是本课题必须采用的研究方法。宗教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民间文学等学科,必将是在追寻黎族原始宗教源流及其文化意蕴的时候要涉及的领域,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为论题的展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