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树与月亮的永生

四、桂树与月亮的永生

在世界范围内,月亮是生殖神,同时也是生命之神,是永生的象征。非洲的纳马夸人或霍屯督人把月相和永生不死联系在一起,月亏与月圆的表面现象被他们理解为一种可变的分合交替、衰老与长生永久循环的真实过程,甚至月出月落也被他们解释为月亮的出生与死亡[28]。中国的先民们也早已发现了月亮从月牙、半月、满月,再转为半月、月牙的循环,每隔三十天,月亮就会有一次重生。所以古人称上弦月为既生魄,下弦月为既死魄,魄即魂魄,就是生命。月亮通过这样周而复始的运动完成了生命的一次又一次重生。住在月宫之中的嫦娥是偷窃了不死之药的女神,月中的桂树是永远砍不死的神树。黎族民间认为,每月月末月亮看不见了是天有意让它死去,然后下个月再把月亮生出来,这样才能记日子,否则,日子无法算清[29]

月桂的传说虽然很早在汉族文献中就有记载,但桂树的原产地并不在中原,也不在北方,而是我国西南地区,属于四季常绿乔木。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关月中桂树的传说最早当产生于南方民族,而后随着桂树移植到北方,成为我国民俗文化中的不死神树。黎族就有两则与月亮永生相关的介于神话和传说之间的故事,传递了黎族先民有关生命永恒的观念。

黎族的这两则故事是《月亮里的丹桂树》和《孤儿和月亮树》,分别流传于昌江黎族自治县和琼海市。

《孤儿和月亮树》的大致内容是:一位流浪的孤儿到了一个山寨,山寨里的人都病倒了,生命垂危。孤儿得到一位老人的指点,只有到遥远的山顶寻找到一棵波诺树,传说波诺树籽具有起死回生之功效,取得它就可以拯救全村人的性命。孤儿带上利斧,去寻找那棵树。他跋山涉水,经过重重险阻,斩杀了挡路的恶龙和巨蟒,五天以后到达了山顶。孤儿要爬上树去摘取树籽,然而神树又粗又高,根本爬不上去。于是,他准备用大斧将波诺树砍倒。但砍过不久,大树的刀口自动缝合了,如此重复发生。后来他用自己的身体堵在神树的刀口上,然而,刀口还是复原了,孤儿被波诺树夹住,再也醒不来。一千多个日夜过去了,月亮发现了孤儿的英勇行为,便把神树和孤儿一起拔上了月亮。

这是一则关于拯救与献身的神话传说,而其故事的触发点,却是月亮上的阴影。故事最后说:“如今我们能看到月亮里有一棵树,树荫下有一个小孩横睡在树干上,那就是波诺树和孤儿。”神话的结局似乎并不完整,我们没有看见孤儿拯救的山寨的命运如何。情节的不完整或错乱是神话传说在流传过程中常常出现的形态。但我们无法补充或臆测,因为每一个版本就是一次新的创作,是神话传说在传播过程中的真实存在。毋庸置疑的是,生命是此则神话的核心:得了瘟疫而濒临死亡的村民—永远砍不倒的神树—献身而永生的孤儿—不死的月亮。

另一则神话传说《月亮里的丹桂树》的主题也与生命相关,月亮的行为从拯救变成了偷窃。故事大意是:一位少女上山割红藤,碰上一条大南蛇,躲避不及,被吃掉了。她的恋人赶来,把南蛇打死,而少女已经死去了。悲伤的男子无意间打死一只老鼠,另一只老鼠衔来一块树皮塞到死老鼠的嘴里,这只死老鼠复活了。男青年追踪老鼠,发现它是从村庄后面的一棵大丹桂树上咬下的树皮。男青年效法老鼠,取了树皮,营救他死去的恋人,终于那位少女起死回生。他们后来结为夫妻,把那棵丹桂树砍回家,晒干储存,准备造福更多的人。白天晒丹桂树的时候,老鼠、蜜蜂常常偷吃。为了防止损失,夫妻俩在晚上取出树皮晾晒,却不料被月亮看到,把丹桂偷走了。从此人间没有丹桂树了,人死去再也不能回生,而月亮却得到了永生。

上面两篇神话传说都是关于死而复生的主题,都是月亮将神树取走,一为拯救,一为偷窃。故事中的山寨是人类的象征,那棵丹桂树是人类唯一的生命树,一旦失去,人类将失去永生的能力。黎族人民创造这样的神话来思索人的生命不能永存的原因。黎族另有一则民间故事《诺实与玉丹》也涉及类似情节,故事的结尾,因为夫妇二人用丹桂叶救活的人太多,“阎王爷发觉许多年没有死人了。他觉得奇怪,便派人来调查,才知道死的人都被诺实救活了。于是,他立即派人把所有的丹桂树都拔掉,移到月宫里去。从那时起,月亮里才有了丹桂树,而人死了却无法再回生了。”这是人类失去永生机会的另一个说法。神话传说的内容迥异其趣,而实质相同。其故事当有同一个源头,其分合演变之细节,先后传播之轨迹,已很难还原。神话的消亡、变异、组合,使得探讨故事变迁和差异的原因变得异常困难。

对于月中之黑影,黎族有些地区的人认为那里有一棵大榕树,黎族姑娘正在树下纺纱织布。这与前面几则故事又不相同,但此说法似乎并未形成完整的故事流传,却与百越其他民族对月宫的想象相通。月宫中的神树作为起死回生的药物,相似传说在百越后裔民族中非常流行,除桂树之外,更多以榕树的形象出现。壮族神话《阿成扛榕树》中,青年阿成见一位老人生病,登上天梯到月宫砍榕树做药为老人医治,与黎族神话的顺序相反。越南《吴刚进月宫》中吴刚之名明显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但主人公进月宫非学仙术受罚,其目的也是为人治病。吴刚掌握了榕树叶起死回生的秘密,成了名医。后来神树受污,飞上月宫,吴刚也跟着待在月亮之上,与黎族有相似之处。侗族神话《救月亮》则出现与《孤儿与月亮树》一致的情节。从前,妖魔常在夜间出来祸害人间,月亮照得他们无处遁形。一位伟大的神箭手叟在月亮的协助下百发百中,使妖魔走投无路。魔王于是施法术,使月亮里的榕树无限制地生长,把月光遮蔽,使人间一片黑暗,妖魔乘机危害人间。为了除魔,叟耸身飞上月宫,准备用砍刀除去茂盛的大榕树。他的砍刀所及之处,榕树的伤口随时复原,无法砍倒它。好奇心驱使之下,叟用自己的手触摸树身,他的两只手和砍刀都黏在了榕树上再也抽不脱了。榕树发出了魔王的怪叫声,原来这棵榕树为魔王所化。叟在愤怒之下,连斥三声,榕树树叶随之枯落,月光重现人间。叟却一直留在月宫,监视着魔王,保护月亮和人间[30]。同为拯救生命的情节模式,在侗族神话中,起死回生的灵药变成了祸害人间的妖魔,思维更为复杂。在先民的想象中,月中神树为不死树,是生命力和祥瑞的象征。但如果神树的生命力太强,永无停止的生长,势必遮蔽月光,为人类带来灾难,走向另一极端,神树就变成了魔王。

在西方的民间信仰中,月桂有神奇的药效,还是地球上唯一从来不遭雷劈的植物。早期基督教中的月桂枝象征基督献身所带来的永生和新生[31]。中西方民间信仰有如此的一致,不是偶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