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供奉与禳解

六、解禁:供奉与禳解

解禁属于制裁禁母、禁公活动中的一个环节,指在病者家中作法,解除禁鬼对于病人的缠祟。

解禁的实质是使禁鬼离开病人,普遍的手段是向禁鬼供奉祭品,满足其欲望,促使其离开病人。此外尚有鸡、狗、猪血驱邪、挖出禁符、搏斗反击等手段。有的解禁是受害者直接与禁母搏斗,甚至杀死禁母。

一般的祭品为生猪、生狗、生鸡,并扎一大两小三个稻草人(病人的替代物),用树叶包一些饭和一点酒糟,在漆黑的夜里,道公或娘母、老人和病人家属静悄悄拿着祭品至三岔路口陈列,他们指着禁者所在的方向,呼唤其名字,请她的灵魂来领受祭品。拜过之后,用刀杀死牺牲,便算安定了禁魂[101]。解禁之时所供奉的祭品,不同地方各有差异,表明他们对禁鬼性质认知的差别。白沙番响村需要供生蚂蚁三只、小鱼两条、石块数片、五个螺壳作祭品,道公口中念:“我送你去后,今后你不要再来。”这里的供品并非食品,倒像是小孩子的玩耍之物,这是禁鬼为婴儿鬼的又一条佐证。乐东毛或村的供品则更为稀奇,病人家需要准备牛肚、牛肠、牛肝各一副,二尺长的大鱼一条,小鱼十二条,白鸟、白鼠、白羊各一只,大石头一块(按:这些供品中有些是食品,有些是稀奇玩物,当为婴儿鬼所准备)。但这些祭品很难备全,便只能再鼓动民众威胁禁公解禁[102]。保亭毛淋村则是在河边祭祀,通过笅杯占卜确定禁魂是否已经来领受祭品,于是将猪、狗、羊杀掉,就地煮熟,再做一回仪式,解禁完成。

五指山市福关村的祭品甚为简单,用一点酒菜,酒放在碗里,然后用筷子敲,边敲边念咒语,意思是请禁母来享用一点酒饭[103]。白沙儋州村则是针对性地供奉祭品。如果禁鬼导致了牛患病,就用芭蕉叶做一只水牛献给禁鬼,猪生病则在猪笼里装上石头祭祀禁鬼[104]

用动物血驱邪是供奉之外用的比较多的解禁手段,关于五指山地区的记载较集中。五指山市福关村有三种方法。一种是道公杀一只鸡,大也不行,小也不行。把鸡血摆在那里,念咒两次。一种是杀猪禳解,猪血放在一边,加一点猪毛,毛与猪血不得混在一起(既有供奉又有驱邪之意)。一种是猪和狗合起来禳解,针对重病人。不用狗毛,狗不能吃。道公先牵着狗围着病人转五圈,边转边念咒。然后到病人遇到禁母的地方,用锄头挖出病人的灵魂,这时会挖出一个铜钱(道公的把戏),通过作法,查出铜钱的指向[105]。五指山市太平村的禳解仪式则另有不同。准备禳解驱魔时,准备桌案,案上放一碗米,插上点燃的香。与一般主持生老病死祭祀仪式不同的是,祭品不再是煮熟的公鸡,而是用白公鸡或黑公鸡斩头驱邪。随后再杀小公鸡一只,取腿骨占卜,以定吉凶。如果是吉,则表示战胜了禁母,全家平安; 如果是凶,则需要另择一日再做法事。第二次作法时须杀黑狗,用狗血驱邪[106]

抛弃黑巫术的施法工具,是另一种禳解之法。白沙县番满村解禁时,道公手持宝剑在病人房间内挖出“禁符”,或者在竹筒里,或者在泥穴中,与禁包原理一致。道公将其拿到村外烧掉,解禁完成[107]

防御和反击也是一种禳解之法。头塘村采用巫术防御的手段。道公把两个陶钵放在病人家的门口,这样禁母便不能再作祟于患者。这其中的原理不得而知。

保亭地区的解禁,是受害者直接反击,杀死禁公或禁母。当人们遇到禁公禁母施法时,立即咬破手指,口含鲜血,喷向对方。然后取刀与之搏斗,直至把其砍成碎块,撒向四面八方[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