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货上市

糟货上市

明天大暑。这说热吧,还没到35度,防暑降温费没得发,更不要说单位里的盐汽水绿豆汤了。这种一秒钟暴露年龄的事情,绿老师总时不时地会来上一回。没有办法,年纪大了,总是会忆往昔。

那会子刚进单位,除了冷饮,工会大姐还会一人发一包“香皂、毛巾、万金油和龙虎人丹”。战高温干革命,全靠这些了。

大暑,按理进入二伏,正是热中心的时候。上蒸下煮,大中午的时候出去转一圈,回来就是个大蒸笼。今年这高温天没来,但黏答答的黄梅天似乎死也不愿意走,弄得人还是不舒服。这种时候,胃口不好,吃什么都没食欲。那种茶点呀、去火呀、调理呀都是锦上添花的。哲人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只有吃好了,才有革命的斗志。

在这个时候,勤劳智慧的上海人民开始将糟货隆重地请出场。熟食店里打出大大的标语:“糟货上市”。那种振奋人心的感觉,绝对堪比春运的时候抢到车票一样,还是坐票,嗲呀!

上海滩有名的糟货店,闭着眼睛数也数得过来:状元楼、德兴馆、王家沙、邵万生。说闭眼睛,一点都不过分。糟的味道悠悠荡荡,老远就闻得到。夏天里,到处热烘烘,但那股子酒味是怎么也掩盖不了的。玻璃窗一打开,香味随着冷气就出来的。沁人心脾呀!糟货拎回家,配点冰啤酒,那真是嗲得不得了。一天的暑气到这就终结了。

但对于厨娘来说,最好吃的糟货是在家里的。上海人家一年中有两个时候做糟货,一是春节,二是大热天。春节的圆台面上一定少不了糟鸡、糟门腔、糟蹄髈这种体面冷菜。家家都有,但家家味道不同。主妇手艺的高低就在这味道中体现出来。

那时候做糟货是用酒糟的。用纱布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泡在大坛子里,里面放上各种美味。吃的时候用干净的筷子搛出来,再封上口。每次开坛,家里就酒香四溢。要晓得,这坛子里足足好放上十来斤加饭酒,上面还要喷高粱。上海人酒量不怎么高,但吃起糟货来,那是绝对可以的。

在我的印象里,上海人家夏天做糟货是从有冰箱开始的。老底子热天,很难保存,就算上只角的大户人家,难得有冰箱的也顶多是放放橘子汽水、绿豆汤。那种糟货坛子是很难放进去的。所以那时候,店家就有优势,夏季里冰凉的糟鸡脚、糟毛豆实在惹人爱。反正冰的都好。红烧肉、狮子头不来赛的日子,糟是唯一适合冷食的肉菜。

但让主妇放心做上糟货的最强动力,是糟卤的出现。瓶装的糟卤方便买,方便做,一个晚上就能吃到那口味道。绝对是吃客的福音。加上冰箱、乐扣乐扣保鲜盒,绝对是糟货三宝。但单用糟卤味道不够,所以还需要配上茴香、桂皮、香叶卤,再浇上黄酒,最后还少不了喷高粱酒。这样的糟货,才“凶”,才好吃。

糟,首选荤的。那种肉少骨头多的最佳。比如鸡脚、鸭脚、鸭舌,到猪脚那基本就封顶了。至于糟蹄髈什么,我觉得还是留给腊月过过泡饭吧,这天气肉膈气太重,不太适合。还记得宝玉同学在宝姐姐家吃糟鹅掌?那就是小清新的典范。

至于重口味的西门大官人也是欢喜糟鹅胗、糟鲥鱼的。《金瓶梅》第三十四回《献芳樽内室乞恩 受私贿后庭说事》就写到:“里外青花白地磁盐,盛着一盘红馥馥柳蒸的糟鲥鱼,馨香美味,入口而化,骨刺皆香。”

夏日炎炎,最最嗲的要数糟毛豆。清早起来,买来新鲜毛豆,顺便再买一枝白兰花别在衣襟上,回来后毛豆两头剪掉,清水里煮下。记得要煮得清、煮得绿、煮得不脱壳。过了冷开水浸在糟卤汁里。一天下来,味道就差不多了。到了晚上,喝喝老酒,剥剥豆子,还有什么比这更嗲的。

所以说,姑娘们,不要再啃某某鸭了,这种天,错过格调介(沪语:这么)高的糟货,那就是一种失误。香辣味的脖子吃完后一股子大料味,而糟鸭舌吃好后,纤纤玉指上留有酒香,想想看,这两个场面还是有区别的吧。

糟凤爪

原料:鸡脚、生姜、糟卤、茴香、桂皮、香叶、黄酒、高粱酒

做法:1.鸡脚洗净剪掉指甲,然后水里汆一下再洗净;

2.水中放黄酒、姜片,将鸡脚放入水中煮烂;

3.捞出鸡脚对切开,冷开水过净;

4.糟卤加茴香、桂皮、香叶煮开,然后过滤好晾凉待用;

5.将鸡脚放入糟卤中,再倒入黄酒,喷少许高粱酒,卤汁须没过鸡脚;

6.冰箱中冷藏半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