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和麻将

饺子和麻将

我爸不是个擅长家务的人,但有两件事我得益于他:一是包饺子,二是打麻将。统统发生在小学三年级的寒假里,准确地说是一个春节里。大年夜下午,我妈在陪我奶奶打麻将,我爸就教我包饺子。第二天,年初一的下午我妈在厨房忙,我就坐在我爸旁边学打麻将。一个春节搞定两样国粹,收获极大。从此,我也出得麻将桌,做得了手工饺子,迈步进入大人的行列。

如今回过头来看,我爸之所以教我那两样手艺,完全是基于游戏的基础。要带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玩,手工劳动可能是最好的方式。想想我爸是多么地时尚前卫,在教育问题上早已意识到动手能力的重要性,DIY从娃娃开始。

包饺子,对孩子来说那就是玩面粉。与其乱七八糟揉一团,还不如正儿八经地学起来。当然我当时已然经历过瞎胡闹和自我揣摩的过程,所以很轻易地进入实操阶段。我爸教我的时候是跳过擀皮子,直接进入包馅环节的。一张皮子把肉馅包进去,不能露,还得模样好看。这绝对是有难度的。这褶子左捏一下,右捏一下,饺子就成了元宝样。于是,这其中再穿插一些年俗知识是水到渠成的。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爸经常不按部就班地教我东西,比如学自行车的时候,人家孩子都是先会单脚溜,然后再坐上去骑;我爸是直接扶住车龙头,让我一开始就骑起来。以至于我后来又花了很长时间才补上那一课。跳过溜达环节的骑车过程是不完美、不飘逸的。

后来看到我妈擀饺子皮的时候,我终于有了答案。我妈一手能擀出五张皮子来,对于不擅长的部分,父亲大人就自动忽略了。让精彩继续精彩,是生活的真谛。至于我后来的擀饺子皮功夫,当然一直没有提高,让生活保留遗憾,算是我对他的致敬。

再说麻将。据说我爸会打麻将的年纪和我那时候相当。从认牌开始,然后在吃碰点炮中讲规则。很自然,我一下午就能坐上桌替手了,但凡大人更衣之时就是我登场的时候。偶然机会好,还能打上一圈,胜负还真不好说,新人手旺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吧。

当然,基于我爸对麻将的爱好是点到为止,所以我也就没怎么研究下去,至今还处于替补队员水平。让我坐着打八圈,我真的还是愿意去包饺子。

想想,中国人也真有意思,这两个其实八竿子打不着的玩艺,就因为春节活生生地捆绑在一起。就因为空,空了才能坐下来打麻将,空了才有时间包饺子,还编出好多故事来,让它这么惹人爱。当然,也因为不上班,我爸才能空下来“传道授业解惑”。

时间在什么时候都是重要的机缘。斗转星移,花开花落,我也开始张罗包饺子了。顺便扯一块面团出来给囡囡,就能腾出手来清静地做事情。对于还在对橡皮泥有兴趣的三岁小孩来说,包饺子只是一个概念,她会把糖豆、花瓣、饼干屑统统裹进去,好在巧虎是她唯一的顾客。至少她是喜欢这活动的。至于麻将,不如再等等,幼儿园还没进的娃娃还是欢喜乐高好些。整天吆喝着“八梭、九筒”的萝莉也太具挑战性了。养孩子这事上,我还是就走寻常路吧。

芹菜饺子

原料:面粉、细香芹、猪肉馅、盐、姜、鸡蛋

做法:1.和面,冷水和面,盆光、手光、面光,醒上半天;

2.拌馅,细香芹切碎拌入猪肉馅,肉馅要先加盐、姜汁、鸡蛋顺时针上劲拌匀;

3.擀饺皮,包起来;

4.开水煮饺子,撇浮沫,加冷水,两起两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