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与舅舅
面与舅舅
小时候最不欢喜吃面。本身胃口就小,那面是吃的时候一大碗,吃完还是一大碗,总归要被大人说。是舅舅,让我改变了对面的看法,从小到大,只有他下的面我好统统吃完。
舅舅端出来的面,汤是清的,面是滑的,里面干干净净什么浇头都没有,吃到最后都不会糊。给我吃的面,一定是汤多面少,再在桌上零零落落地摆上几小碟菜,比如鳝丝,比如雪菜肉丝,比如青豆虾仁,而且一定是少少的放在酱油碟子里。然后还有一小碟辣货,自己用新鲜辣椒腌的那种。吃面的时候,基本都不是在饭点,他下班或是从麻将桌上回来,总归会给自己下碗面,然后盛一份给我。这种当点心一样的东西,我是顶喜欢的。在我小时候,除了巧克力和瓜子,其他的零食全是别人的主食,鸡脚、目鱼大烤、虾干什么的。所以,这面,只有不当正餐的时候,我才能吃得香。
我就是这么从小被舅舅养大的。一点不错,因为母亲是知青,所以我没满周岁就到了上海外婆家。读书前,一年见不到爸爸两面,舅舅基本是我对男性的所有记忆。我有两个舅舅,这里说的是小舅舅,小囡的时候,口齿不清,“小”说成“好”,所以小舅舅也就叫成了“好舅舅”,就这么一直叫到大。当我管舅舅的最后一任女友叫“好舅妈”的时候,人家都掉眼泪了,这表明通过考核,终于可以转正。
舅舅一米八的个子,长得挺帅。这里插播一段,我外公和濮存昕的爹是堂兄弟,所以我舅舅也就是濮存昕的堂哥。好了,你们就自己想象我舅舅的卖相吧。说回正题,舅舅非常心灵手巧,写得一手好字,还有好手艺。我大舅舅结婚的时候,是他烧的酒席,他自己结婚的时候是自己打的家具,舅妈的所有婚礼行头都是他做的。有西服套装、呢大衣、旗袍、缎子棉袄、真丝衬衫。最绝的是,不知道他们从哪弄来了一套进口的塑身内衣,他居然解构拷贝,给舅妈来了两套。事隔很多年后,电视里才出现婷美,这东西在我们家早就已经过时了。我小时候的全部衣服,也自然是舅舅做的。最扎台型的是一套黑白千鸟格的风衣,日本来的样子,舅舅还让人从外面带了双系带子的黑色丁字形皮鞋给我。那年我五岁,就穿着这身给他做花童,陪他去接新娘子。
如果要问我是怎么会烧菜的,那一半的手艺就是舅舅教的。应该说是我记住“好舅舅”烧菜的味道,靠回忆自己练就的。每到逢年过节,外婆家就要开一个好坐下近二十人的圆台面。这圆台面也是他做的,中间还带转盘,和饭店里的一模一样。从冷菜开始,到热炒、大菜、砂锅,程序一点都不能乱,最后一定是鸡汤收尾。然后两道甜品,八宝饭和酒酿水果羹。舅舅等大家坐下,冷菜吃上十分钟后就去炒菜,再等他出现的时候,桌上就几乎不剩什么了。所以越是家里开席,他吃得就越少,半夜自然就是下面。
等我大学毕业住回外婆家的时候,才想到去认真地看舅舅怎么下面。下面的水里要放盐滴油,然后等面九分熟的时候就起锅,过水,放入滚热的高汤里,让它慢慢胀开。这样的面才好吃。再后来知道,菜场里面摊的老板和他是兄弟,吃的面是特制的。因为舅舅帮他打走过一帮阿飞,还被“老派”关了三天。结果出来后,一帮阿飞和舅舅也成了兄弟,所以后来舅舅做蔬菜批发生意的时候,菜场里所向披靡,没有搞不定的事情。舅舅包下了一个菜农的菜地,种的蔬菜都尽量用农家肥,新鲜安全味道好。那时候,只要我周末回去吃饭,他一定会买下全菜场最大的明虾和最大的青蟹,他的理论是这东西,小了没吃头。
这么会烧会吃的舅舅,三年前查出肺癌,晚期,无法开刀。治疗期一切海鲜都不能碰,烟自然是一夜间戒掉的,之前他是一天一包中华。唯一剩下的爱好就是养鸟和喝茶了,然后就在家里琢磨画眉的餐饮配方,每天它们居然还有苹果片和西洋参泡水。舅舅喜欢喝碧螺春,我也跟着喜欢。所以每年春天,再贵都要给他买上半斤明前茶,这也就是他唯一能享用的美味了。
三年来,舅舅一直算还比较开心地过着。一直到来年春天,癌细胞转移至骨髓,所有影视作品里出现的状况在他身上都来了一遍。一直到四月,舅舅走了。临走前,他有两个心愿没有完成,一是没有孩子,二是没能再去吃一只大龙虾。
今天,七月半,谨以此面和此文,纪念舅舅。我的好舅舅。
雪菜肉丝汤面
原料:雪菜、肉丝、大骨汤、新鲜切面、食用油
做法:1.清水里滴几滴油煮面,面断生后捞起;
2.将面放入事先热好的清肉骨汤里,放少许盐调味;
3.加入炒好的雪菜肉丝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