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过程
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丰富的过程。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三农”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饱含了乡村振兴的诸多思想,为乡村振兴战略正式提出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一)前期酝酿
一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4]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就“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作了深入的阐述。总的要求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5]为了贯彻十七大精神,2008年10月9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
三是特色小镇建设。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先进制造、民俗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镇。[6]此后,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中央部委出台系列文件对特色小镇建设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和工作要求。
四是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试点工作。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业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2017年6月5日,财政部下发《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18个省(区、市)开展试点工作。每个试点安排1个试点项目,按3年规划,共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5亿元,地方财政资金按50%投入,3年共投入2.25亿元,最终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目的。
(二)政策准备
一是“两山理论”的提出。2005年8月15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调研时提出:“余村人下决心关停矿山就是高明之举,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7]这便是如何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发展经济相互关系的著名的“两山理论”。
二是“记住乡愁”的呼唤。2013年12月12—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到会并作重要讲话。会议指出:“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8]
三是明确“新农村建设原则”。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提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9]
四是寻找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7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省代表团审议报告讨论时说:“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渠道。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同时,要对乡村旅游作分析和预测。如果市场趋于饱和,要提前采取措施,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10]
五是要把厕所革命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两年多来,旅游系统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体现了真抓实干、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