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人民健康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健康中国建设不仅直接关乎民生福祉,而且关乎国家全局与长远发展、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当今世界,健康已经处于世界发展议程的中心位置,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综合尺度。很多国家和地区主动研究制定健康战略,系统规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维护人民健康,健康中国建设驶上“快车道”。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同年10月,发布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到国家整体战略层面统筹谋划。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健康中国战略将在每一个阶段与整体战略紧密衔接,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撑

当前,健康越来越成为影响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国民健康水平的提升,而是需要以民为本的领导决心和全局性、前瞻性的健康规划,以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一个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才是充满生机活力而又和谐有序的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保障和改善人民健康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国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这就需要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最大限度降低健康危险因素,全面提升医疗卫生发展水平,更好满足人民健康需要,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健康中国建设体现着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取向,指明了未来政策和资源的倾斜方向,是国家治理理念与国家发展目标的升华。

(三)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健康的、高素质的劳动人口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劳动者健康状况,可以有效延长劳动力工作年限、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能够保持中高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健康的、受过较好教育的劳动力人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提高劳动者健康素质,有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现从劳动力要素驱动向人力资本驱动的转变,释放更多“健康红利”。微观层面,对于企业而言,维护员工的职业安全和健康也是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手段,有助于提升企业生产率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培育发展健康产业还可以拉动投资、吸纳就业、带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协调健康发展。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2030年达到16万亿元。作为规模相当可观、覆盖范围广、产业链长且在不断扩张的民生产业,健康产业培育了民生经济新增长点,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服务业供给结构、创造就业并拉动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增长。

(四)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放眼国外,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启动实施国民健康提升计划,作为提升综合国力和劳动力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们对于就医、健身、养老、旅游、环保等与健康相关的需求要求越来越多,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正当其时。此外,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因病返贫成为其间一大障碍。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统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42.2%。改善贫困地区的卫生与健康状况,加大医疗扶贫力度,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出了要求。

注释

[1]孙自法:《陈竺:“健康中国”目标要分三步走》,《科学新闻》2007年第18期。

[2]《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人民日报》2013年9月1日。

[3]《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5日。

[4]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1页。

[5]《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人民日报》2016年8月21日。

[6]《审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人民日报》2016年8月27日。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