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勉通达 以美超越:职业生活美学

第三章 勤勉通达 以美超越:职业生活美学

广义上的“职业”就是指进行社会分工的积极参与,运用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为社会所带来的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的财富,并从中获得自己应得的报酬,作为个人物质生活的来源,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又能够满足个人精神需求的工作。[1]职业美学包括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理念等,它来源于人的价值实现后和理想达成后得到的满足感和自豪感。王春雨认为职业美学体现在恒久之美、昂扬之美、气韵之美和意境之美上。第一,宁静坚定的恒久之美,这一职业审美形态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有对事业的忠诚,对所做工作的坚持和执着,人们在这种审美形态中产生的审美感受是愉悦的、恬静的、安详的、和谐的。第二,攻坚克难的昂扬之美。在应对这些困难、解决这些困难中产生的审美愉悦。第三,家国天下的气韵之美。正确的家国情怀及由此产生的审美体验构成了职业生活的气韵之美。第四,宇宙人生的意境之美。真正把职业内化为生活的一部分,使其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这四种美比较完整地概括了职业美学的不同维度。

周瘦鹃在上海出生、工作、写作与生活,深受上海的职业文化和契约精神的浸染。葛剑雄指出:“上海的职业道德、契约精神来源于中华文化、江南文化中的优良传统——重信承诺,答应的事情一定会做到。一方面,因为江南商业繁荣、服务行业发达,市民文化、城市文化发展迅速,较早形成了行会、社团等组织,在这些组织内讲规矩、讲契约、讲合同已成为传统;另一方面就是文化层次比较高,这是市民文化中很大的优势。这批人到上海接触到西方现代契约原则,再加上租界里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跟西方商业精神、职业道德、管理模式结合起来,形成上海良好的契约精神和职业道德。”[3]周瘦鹃在职业作风上,勤奋刻苦,态度认真,说到做到,忠于职守。在职业方法上,借助渠道拓展人脉,利用时机提升技能。在职业精神上,在工作中融合“美”的魅力,彰显“美”的力量。他的认真工作的态度、灵活变通的理念与超越性的美的追求为当代人提供了纾解内心焦虑,平衡职业与生活的合适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