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与江南文化的共生

第七章 美好生活与江南文化的共生

已有研究中较少有人提到周瘦鹃的当代影响。即便提到影响,可能更多地局限在文学领域的影响,而且也不是对当下文学的影响,而多是对现代文学的影响。这就使得周瘦鹃多半停留在现代,而没有走向当代。这正应了那句话:“历史离我们越近,对它叙述的就越空疏。”[1]如果忽视或无视“当代周瘦鹃”,而只将他的“生命力”束缚于文学史中,难道不是中断了他躬耕文坛和园圃后留下的江南文脉?诚如贾植芳对周瘦鹃的判言:“他们笔下出现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往往为新文学作家所望尘莫及。”[2]正是在生活美学的维度上,周瘦鹃与当代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当代周瘦鹃”的思考才有了依托。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在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日常生活审美活动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美好生活的内涵是丰富的,享有物质富裕的生活、政治民主的生活、文化繁荣的生活、社会和谐的生活、生态美丽的生活、精神充实的生活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3]周瘦鹃在底蕴丰厚的江南文化的影响下,不仅在文艺创作上气象独显,而且在生活美学上也独具特色,拓建出一条名士生活与大众生活融合交汇的新路,显现了江南生活美学传统重返当代都市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