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博弈论的研究范式

1.3.1 博弈论的研究范式

从经济学的研究而言,经济学家使用博弈论的目的,是试图通过博弈论来沟通许多表面上看来完全不同和相互之间似乎完全没有联系的诸多经济现象,即从主体的竞争与合作行为本身的策略性去推导行为的后果,从而完成一种可解释不同经济现象的一般性理论或机制体系的建构,通过博弈论模型抓住诸多现象的本质机理。[14]

虽然经济学界对博弈论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认为博弈论不可能对现实现象进行完整描述以及博弈论需要太高的不现实的计算理性,但包括经济学所有理论在内都是一样,任何经济学理论都不可能对现实世界进行完整描述,而是提供一种贴近现实的描述方法,这不应影响博弈论的价值。[15]

博弈论的研究范式是:建模者对参与人(player)规定支付函数(pay-off functions)和战略集合(strategy sets)或战略空间(strategy space),观察当参与人选择战略以最大化其收益时会产生什么结果。这种方法是在MIT学派“约束下最大化”(Maximization Subject to Constraints)的方法和芝加哥学派“没有免费午餐”(No Free Lunch)的思想二者结合的产物。[16]

博弈论分析方法的核心在于发现对于产生一个结论所必不可少的最简单的假设,即构造一个具有预得结论的最明显、最直白的模型。建模者通常由一个模糊的想法起步,然后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将这一方法正式地模型化,之后利用这一模型来提供定理或推导出其他结论,最终将被应用于具体事实,为实际问题提供策略解释或者解决方案。这种方法一般被称为“实例化理论”[费希尔(Fisher),1989]或“实例性理论”(exemplary theory),或叫“以例子建模”(modeling by example)、“MIT风格的理论”(MIT-style theory)、“无脂建模”(no-fat modeling)。“实例化理论”不仅每次只将注意力集中于对一个问题的考察,而且只对问题提供一个相对具体的回答。整个分析过程就是建立一个“如果,那么”式的命题,这一命题可以用语言叙述,也可以用符号表达,其逻辑前提和结论应该是经过经验检验的;一定程度的形式化和数学虽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一分析过程并不过多依赖形式化和数学手段,所以也给了数学家乃至经济学家之外领域的研究者们提供了掌握和应用的空间。博弈论依据“实例化理论”或“无脂建模”进行建模研究分析,可以应用在传媒经济研究中的各个领域。

由于博弈论首先是在数学家们的研究中诞生的,数学家往往热衷于对各类博弈模型的精确计算推导,使博弈论在数学层面有了较深入的发展,但是过于精深、精确的数学运算计算出的均衡结果,已经超出了实际应用的需要,也令数学领域之外的学者们感到吃力。经济学家在经济领域对博弈论的应用,则使博弈论大放异彩,虽然也少不了经济数学的计算推导,应用价值的增大和数学难度的相对降低,促进了博弈论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显然,博弈论的研究范式和分析方法,在其他学科的研究领域也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在不过分要求数学能力和追求数学推导的情况下,其他学科的学者们依然可以应用博弈论来解决自己领域内的实际问题。

新闻传播学领域内,博弈论的研究范式和分析方法将大有用武之地;本书的目的就是试图借助博弈论来研究传媒经济领域内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