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南京报业价格战得失总结
5.2.3 南京报业价格战得失总结
历时一年半的南京报业价格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过程和结果,有以下几个原因。
(1)没有政府和市场约束机制来限制市场价格,这是价格战得以爆发的前提。政府主管部门和市场在位者本身都没有对市场价格的约束机制进行提前思考,给了市场进入者不按既定规则出牌的机会。
(2)市场在位者对于市场进入者发动价格战的思想准备不足,对价格战的博弈分析过程认识不足,导致市场在位者竞争失败。根据价格战的原理,在竞争者降价的第一时间,市场在位者的最优战略就是选择立刻降价;这样虽然有经济损失,但是不至于在有市场份额上蒙受更大的损失,所以是最优战略。
(3)市场在位者对于降价策略理解不一,不仅迟迟未能及时降价正确应对,反而给第二个市场进入者造成了复制低价模式进入的机会,导致价格战进一步恶化。
(4)不能满足博弈均衡的君子协议,是无法成为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的。两个市场进入者理性地选择了拒绝君子协议。
总结一点就是,市场在位者舍弃了博弈中的最优战略,市场进入者则理性地选择了最优战略,于是市场进入者获得了满意的博弈结果。
在经历了南京、武汉、西安等地不同程度的报业价格战之后,中国报业应该能够清醒认识价格战了。至于今后应对价格战的办法,首先还是报纸经营者们推动政府制定相应的市场规定或者通过行业自律建立公认的市场规则,给价格战设置一定的门槛,尽量减少价格战的发生;毕竟价格战对报业整体发展还是弊大于利,降低报业的整体利润,报纸价格的稳定趋势是符合市场常态下的博弈分析的。一旦价格战真的不可避免,报纸经营者还是应该根据博弈分析所得的最优战略进行积极应对,让市场形成新的均衡,再回头寻求政府的调控支持,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如果抛弃最优战略,不按博弈分析中应采取的理性选择办事,南京报业价格战时的状况就还会出现。
其他媒体形态下的价格战,道理相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