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真情从头说——真善美的确认与期待

三、留下真情从头说——真善美的确认与期待

电视连续剧《渴望》的系列歌曲,表达了人们对真诚和平安的渴望。渴望真诚,是因为生活中少有真诚;渴望平安,是因为好人难得平安。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构成了这部电视与这组歌曲的强烈的震撼力。

《渴望》是众所周知的一部长达50集的室内电视剧,也是一部雅俗共赏、朴实感人的家庭伦理剧。从艺术的角度看,《渴望》的品味不算高,但无论是政府高级官员,还是卖花生瓜子的老太太;无论是大学教授,还是少管所的哥们姐们,都争着看《渴望》,争着说《渴望》。一时间,真是万人空巷,众口皆碑。《渴望》引起如此轰动的原因何在?两句话:一在写了家长里短,二在写了世道人心。《渴望》的故事是比较老套的,几乎路人都可以参加编撰。一个还没有来得及举行婚礼的年轻女大夫丢了孩子,一个即将要举行婚礼的青年女工捡到了孩子。故事就以这两个女人的丢孩子、找孩子、收养孩子和送还孩子为情节主线,展开了现实人际关系的种种纠葛,再现了世间的冷暖炎凉。它的思想感情也是相当朴实的,这就是剧中人宋大成所说的几句话:“我希望这世界上多一点真情,多一点爱,多一点帮助,多几分美好!”

《渴望》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一群呼之欲出的人物,更有一组清新、朴实而深沉的歌。这歌声把人们引向荧屏,同时又让人们回到现实,回到自身。这歌声与电视互相补充,互为生发,共同陈述着一个极普通的故事,共同表达着一个极朴实的愿望。

悠悠岁月,

欲说当年好困惑,

亦真亦幻难取舍。

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

这样执著究竟为什么?

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

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

谁能告诉我,

是对还是错?

问询南来北往的客。

恩怨忘却,

留下真情从头说,

相伴人间万家灯火。

故事不多,

宛如平常一段歌,

过去未来共斟酌。

……

“当年好困惑”,那是由于人事颠倒,是非难分;那是由于坏人得志,好人受难。一切都是错乱的,一切都是模糊的,一切都难以体认,难以把握,“亦真亦幻难取舍”。好在良知犹存,真性未泯。尽管历尽苦难,受尽挫折,仍然“渴望真诚的生活”。

为什么渴望真诚?这是由于生活中缺乏真诚。有人问《渴望》的编剧:“你创作的初衷是什么?”编剧说:“我们都觉得需要表现一个女人善良、美好的心地和品格。而这也是有感于如今的人际关系过于紧张,很难坦诚相见,人心焦躁。渴望,就是在内心里对真诚美好的呼唤”(《渴望之谜》,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歌曲主人公的渴望,就是歌曲作者的渴望,就是电视剧编剧的渴望,就是一切善良朴实的人们的渴望。

生活中缺少真诚,而我们却执著地追求真诚。这是不是一种痴情,一种唐吉诃德式的滑稽?“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只有“问询南来北往的客”。尽管我们曾经被欺骗,尽管我们曾经吃尽苦头,但是我们并不计较这许多,我们愿意忘却一切恩怨,“留下真情从头说”!

渴望真诚,不要隔膜,不要虚伪,不要欺诈,不要互相倾轧,不要互相践踏,不要互相残杀。仅仅是渴望真诚,不是渴望做官,不是渴望发财,不是渴望出人头地,不是渴望傲视或睥睨自己的同胞。这便是电视剧编导的初衷,这便是歌曲作者的初衷,也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初衷。

中国的老百姓饱经忧患,仍然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但是所求不多。只求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只求好人得到好报。请看电视剧片头的这首歌:

有过多少往事,

仿佛就在昨天。

有过多少朋友,

仿佛还在身边。

也曾心意沉沉,

相逢是苦是甜?

如今举杯祝愿,

好人一生平安。

谁能与我同醉?

相知年年岁岁。

咫尺天涯皆有缘,

此情温暖人间。

“好人一生平安”!多么美好的祝愿,多么善良的期待。这祝愿,这期待,是泛化的,也是具体的。联系电视剧本身来讲,那就是祝愿慧芳多一点欢乐,祝愿大成多一点幸福,祝愿刘母多一点笑容,祝愿老教授多一点安慰。那就是期待月娟能得到真正的爱情,期待竹心能有一个温暖的家,期待燕子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期待田莉会有一个同她一样好的丈夫……

“好人一生平安”!这是一句朴素得叫粗心人淡忘,深沉得叫细心人流泪的祈祷。这祈祷,将与《西厢记》里的“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同为不朽!“好人一生平安”,这是由于好人一生并不平安;如同“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事实上是天下有情人难成眷属一样。《渴望》实际上是一部苦戏。它的特点是将普天之下的所有美好和所有善良都集于一人,同时又将普天下的所有苦难所有不幸都集于一人。刘慧芳,一个东方美人,一个勤劳、善良、温柔、贤惠、坚韧不拔的中国劳动妇女,渴望文化,可是很早就辍学了;渴望爱情,可是出现在她的世界里的两个男人,一个像哥哥,一个像弟弟,没有一个像爱人。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小家庭,最后还被汽车撞了个半死。好人并不平安,好人并不称心,好人往往没有好报。宋大成默默地追求刘慧芳,可刘慧芳总是叫他哥;肖竹心渴望有个家,可这个家的大门总是打不开;田莉渴望做件好事,可多半时候是帮了倒忙;刘燕渴望有个优秀男人做伴,可陪她去光顾卡拉OK的只是个土老冒;徐月娟渴望生个儿子,可这儿子偏偏胎死腹中;王子涛渴望家人和睦,可一家人总是难以坐到一条板凳上;刘母渴望儿女幸福,可实际上是大女儿离婚,二女儿失恋,儿子像个盲流。

渴望真诚,因为生活当中少有真诚;渴望平安,因为好人难得平安。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构成了这部电视与这组歌曲的强烈的震撼力。人们喜欢这部电视,喜欢这组歌曲,原因就是在于人们渴望真诚,渴望平安,而真诚和平安又难以找到。这样便有了惆怅,有了感伤,有了共鸣。

好在中国的老百姓总是现实的,朴素的,善良的。尽管生活中少有真诚,少有平安,但是他们并不因此而厌弃生活,他们的灵魂总停泊在此岸:

茫茫人海终生寻找,

一息尚存就别说找不到。

希望还在,明天会好,

历尽悲欢也别说经过了。

每一个发现都出乎意料,

每一个足迹都令人骄傲,

每一次微笑都是新感觉,

每一次流泪也都是头一遭。

不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不把命运交给不可知的上天,不沉湎于往事,不迷恋于幻觉。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对人生怀着一种言说不尽的温爱。坚信“希望还在”,坚信“明天会好”。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积极地寻求。寻求真诚,寻求友谊,寻求爱情。在这里,我们又一次体认到中华民族的现世精神、乐观态度,以及那种知其难为而为之的阳刚之气。而且,正是由于它对真善美的寻求,它对人生平安的期待,它的忠厚、宽大的品格,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契合了多层次的审美要求和道德要求,它才获得了如许众多的知音。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带着极大的偶然性。一旦来到这个世界,便命定地要经过许多人生的磨难。这个世界并不那么美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人与人的关系不和谐。为了些许现实的利益,人们之间互相隔膜,互相防范,甚至互相践踏,互相残杀。这是人性的恶的一面。之所以会有这恶的一面,就在于人本身就是弱者。弱者的求生本能在防范,在做假,在欺骗更弱的弱者。但是,也正由于人本身是弱者,所以又怕孤独,怕歧视,怕不被他人所接纳。这样,人又渴望理解,渴望沟通,渴望友谊,渴望爱。于是这渴望,又生出人的善的一面。人的复杂性就在这里:互相防范又拒绝防范,互相封锁又打破封锁,互相隔膜又渴望交流。人们创造了罪恶,同时也创造了真善美。坐在电视机前面为《渴望》的故事和歌曲而流泪的人当中,有没有邪恶的人?有。有没有坑害他人的人?有。但是他们为什么会流泪?就因为《渴望》唤起了他们的良知,唤起了他们心中的真善美的一面。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邪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孤独。他们需要友谊,需要温暖,需要道德确认。而那些善良的人,不幸的人,他们为《渴望》而深深感动,则是由于他们从《渴望》里边,看到了自己的生活,看到了自己的灵魂。他们通过《渴望》,得到了真善美的确认,得到了道德的确认。可见,《渴望》对所有的人,做官的人,抬轿的人;种地的人,吃米的人;打人的人,挨打的人,都有一种震撼,一种吸引,一种魅力。

通过这个电视剧和这一组歌曲在人民群众当中大受欢迎的事实,我们看到,尽管我们这个民族历尽坎坷,困难重重,但是,人民的真性仍在,民族的希望仍在。只要大家都怀着一颗诚实的心,诚实地对待他人,诚实地对待社会,诚实地对待世界,那么,这个社会就会进步,这个世界就会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