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物质

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物质

快速的能源——糖

糖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化学家最初在分析各种糖的成分时,发现糖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而且其中氢和氧的比例是2∶1,恰好与水分子中氢和氧的比例一样,于是,化学家们便把糖叫做“碳水化合物”。后来,他们又发现鼠李糖的分子式是C6H12O5,脱氧核糖的分子式是C5H10O4,在这两种糖的分子中,氢和氧的比例都不是2∶1,当然不能把这两种糖也称为“碳水化合物”。严格地讲,把糖称为碳水化合物并不恰当,所以现在的书刊上都把这一类化合物统称为糖,但是“碳水化合物”一词沿用已久,习惯上仍常常用“碳水化合物”来表示糖类及其相关化合物。

img18

砂 糖

在自然界,糖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尤其以甘蔗、甜菜等含量最丰富)和微生物内,其中尤以植物中所含的糖多。植物靠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糖,因为这个合成反应是由具有光能的光子所激发的,因此这个合成过程被称为光合作用。由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糖的过程是一个吸收能量的过程,因此糖是一种具有高能量的化合物,它们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的重要能量来源。

生物体的细胞内和血液里都含有葡萄糖,是细胞发挥其功能所必需的,葡萄糖的新陈代谢的正常调节对于生命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葡萄糖容易被人体吸收,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能量,是细胞的快速能量来源。

葡萄糖属于单糖,但自然界大量存在的都是低聚糖(如蔗糖)和多糖(如淀粉)。多糖中也存在着大量能量,但它们很难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多糖必须被分解成葡萄糖以后,其中贮存的能量才能被细胞利用。

img19

冰 糖

人体内的燃料——脂肪

脂类物质中在室温下呈液态者称为油,呈固态者称为脂肪。从植物种子中得到的大多数为油,而来自动物的大多为脂肪。在大部分含油脂丰富的食物中,有1/2左右的热量是由脂肪和油类提供的。

天然的脂肪和油类通常是由1种以上的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各种酯的混合物。

img20

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前者如硬脂酸、软脂酸;后者如油酸、亚油酸、严麻酸、棕榈油酸。某些油脂中还含有一些特殊的脂肪酸,如菜油中的油菜酸、椰子油中的橘酸等。

在这些脂肪酸中,某些种类的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称为必需脂肪酸,它们是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食物中,如果含有这3种必需脂肪酸中的任何一种,人体就能合成一组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前列腺素,它是一组10多个相关的化合物,对于血压、平滑肌的松弛和收缩、胃酸的分泌、体温、进食量、血小板凝聚等生理活动有着非常强烈的影响。

img21

在这3种必需脂肪酸中,亚油酸是关键化合物。如果有了亚油酸,人体就能够合成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于有了3种必需脂肪酸。

亚油酸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的脂肪中。在植物油中,亚油酸的含量比较高,如花生油含26%,豆油含57.5%,菜油含15.8%。动物脂肪中,亚油酸含量比较少,如牛油含1.8%,猪油含6%。

亚油酸在室温时是液体,熔点-5℃,沸点229~230℃,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亚油酸是人和动物营养中必需的脂肪酸。缺乏亚油酸,会使动物发育不良,皮肤和肾损伤,以及产生不育症。亚油酸在医药上用于治疗血脂过高和动脉硬化。

油酸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一切动植物的油脂中,在动物脂肪中含40%~50%,茶油中含83%,花生油中含54%,椰子油中含5%~6%。

纯油酸为无色油状液体,熔点16.3℃,沸点228~229℃,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由于油酸中含有双键,在空气中长期放置能被氧化,局部转变为含羰基的物质,而使油脂具有腐败的哈喇味,这也是油脂变质的原因之一。

几乎所有的油脂中都含有不等的软脂酸。棕榈油中含量约40%,菜油中含量为2%。几乎所有的油脂中也都有含量不等的硬脂酸,在动物脂肪中含量比较高,牛油中可达24%;植物油中硬脂酸含量较少,菜油为0.8%,棕榈油为6%,但可可脂中的含量可高达34%。

构筑蛋白质的基石——氨基酸

蛋白质在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氨基酸则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石。1820年,化学家布拉孔诺用酸处理肌肉组织,得到了一种白色晶体,称为亮氨酸(一种氨基酸)。肌肉是含有蛋白质的物质,上面这个实验说明了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必然联系。一个相反过程的实验,即蛋白质在水解时都生成各种氨基酸,有力地证明了各种氨基酸结合在一起组成了蛋白质。

氨基酸是兼含氨基和羧基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一般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的,它们是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又称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谷氨酰胺、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脯氨酸。在这20种氨基酸中,人体不能合成的是赖氨酸、甲硫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这些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由外界供给(即必须从食物中摄取)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共有8种。另外,人体虽然能够合成精氨酸和组氨酸,但合成的能力差,所合成的精氨酸和组氨酸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因此也必须由外界供给,精氨酸和组氨酸称为半必需氨基酸。除了8种必需氨基酸和2种半必需氨基酸之外,其他的都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img22

味 精

除了上述常见的20种氨基酸之外,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天然氨基酸有700多种,其中240多种以游离状态存在。氨基酸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同时也是生物活性肽、酶和其他一些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组分,一些抗生素和细菌细胞壁也含有氨基酸。

氨基酸的功能并非仅仅在于在生物体内合成蛋白质,供动、植物生存的需要,它们在工业生产中也大有用处,其中谷氨酸的钠盐即市售的味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调味品。蛋氨酸用做饲料添加剂。赖氨酸作为食品,特别是作为儿童食品的营养强化剂,已生产出添加赖氨酸的面包、饼干等。甘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都可用作食品工业中的甜味剂。

img23

人造肉

在食品工业中用量较大的氨基酸是半胱氨酸,它可做天然果汁的抗氧化剂,使果汁不易变质。半胱氨酸还能改善面包的风味和延长面包的保鲜期。在植物蛋白人造肉中,加入半胱氨酸等含硫的氨基酸,可以使人造肉具有牛肉和鸡肉的风味。色氨酸也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强化剂。

用20种常见的氨基酸,可以配制各种医用氨基酸溶液,输液时为病人提供丰富的营养。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生物活性肽,则是一种重要的药物。

由于氨基酸用途广,工业上发展了大量生产氨基酸的方法:

(1)提取法。利用等电点沉淀法或离子交换分离法,从蛋白质水解液中分离出各种氨基酸。

(2)发酵法。

(3)化学合成法。利用醛、氢氰酸和铵盐生产氨基酸。

(4)酶法。利用蛋白水解酶、氨基氧化酶等生产氨基酸,并进行分离。

对生命至关重要的分子——蛋白质

蛋白质在过去称为朊,是由碳、氢、氧、氮4种元素构成的有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有的蛋白质分子中还含有磷或硫。蛋白质的分子量一般为6000~100万,有的蛋白质的分子量比这个更大。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切组织的基本成分。细胞内除了水之外,其他80%的物质都是蛋白质。它在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包括有机体的运动、抵抗外来物质的防御功能、细胞的代谢调节)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蛋白质中的色蛋白负责输送氧气;激素是一种蛋白质,它负责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人体内到处存在的酶也是一种蛋白质,它对人体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起着催化作用;抗体这种蛋白质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如果没有蛋白质的作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复制、信息的转录、遗传密码的翻译等重要过程也都无法进行。

一般根据蛋白质分子的形状、化学组成、功能等对蛋白质进行分类。

(1)按形状分类可分为:①纤维蛋白。它的分子为细长形,不溶于水,丝、羊毛、皮肤、头发、角、爪、甲、蹄、羽毛、结蹄组织等中所含有的蛋白质都是纤维蛋白。②球蛋白。它的分子呈球形或椭球形,一般能溶于水或含有酸、碱、盐或乙醇的水溶液中,酶蛋白和激素蛋白都是球蛋白。

(2)按化学组成分类可分为:①简单蛋白。只由蛋白质本身,即只由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②结合蛋白。它是由蛋白质和非氨基酸物质(如核酸、脂肪、糖、色素等)结合而成的蛋白质,所以又称复合蛋白。蛋白质与核酸结合可生成核蛋白,蛋白质与糖结合可生成糖蛋白,蛋白质与血红素结合可生成血红蛋白。

(3)按功能分类可分为:①活性蛋白。如酶蛋白、激素蛋白能起酶和激素的作用。②非活性蛋白。如胶原蛋白、角蛋白、弹性蛋白。

img24

烹调加工后蛋白质会失活

蛋白质分子受某些物理因素(如热、紫外线、超声波、高电压等)和化学因素(如酸、碱、有机溶剂、重金属盐、尿素、表面活性剂)等的作用,会导致蛋白质丧失生物活性,称为蛋白质的变性,这是应该尽量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