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的生理功能

糖的生理功能

碳水化合物又称糖,是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之一。平常我们吃的主食如馒头、米饭、面包等都属于糖类物质。另外,白糖、红糖、水果也属于糖类物质。糖根据能否水解又分为单糖、双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多糖(如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米、面、玉米及白薯所含的淀粉属多糖;红、白糖中的蔗糖及牛乳中的乳糖均是双糖;水果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及果糖,属于单糖。

糖的生理功能:①供给能量,糖的主要功能是供给能量,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是由糖氧化分解供应的。人体内作为能源的糖主要是糖原和葡萄糖,糖原是糖的储存形式,在肝脏和肌肉中含量最多,而葡萄糖是糖的运输形式。1克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可释放能量1.67×104焦耳。②糖也是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如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细胞中核酸的成分;糖与脂类形成的糖脂是组成神经组织与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糖与蛋白质结合的糖蛋白,具有多种复杂的功能。

糖类与肿瘤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摄入精制糖量与乳腺癌发生率有关。胃癌的死亡率与谷物摄取量呈正相关。但实际上并不是以高淀粉为主要膳食的国家胃癌患病率也就很高。

一些研究认为膳食纤维与肿瘤呈负相关,膳食物质主要以谷物、蔬菜及水果的摄取量为主。目前一致认为纤维素能缩短食物残渣在肠道停留的时间,从而缩短致癌物在肠道的停留时间,也减少了致癌物质与肠壁接触的机会。许多纤维素有吸水性而增加粪便的体积和促进肠道蠕动。有些实验证明麸皮能降低某些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纤维素起保护作用,防止化学物质诱发肿瘤。有研究报告认为,吃低纤维素高脂肪膳食的人患结肠直肠癌的相对危险性高于吃低脂肪高纤维素的人。

糖类对肝病的治疗有什么作用

糖类(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在体内消化后,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葡萄糖迅速氧化,供应能量。糖类也是构成机体的重要原料,参与细胞的多种活动。例如糖类和蛋白质合成糖蛋白,是抗体、酶类和激素的成分。糖类与脂类合成糖脂,是细胞膜和神经组织的原料。糖类对维持功能有特别作用。糖类有解毒作用。肝糖原储备充足时,可增强抵抗力,食物供应足量糖类,可减少蛋白质作为供能的消耗。

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衡定的重要器官。肝脏原有糖原约占肝脏重量的5%~6%,成人平均约有糖原100克。当长时间大量摄入糖类食物后,肝糖原可达150克左右,健康胖者甚至可达150~200克,当饥饿10余小时后,大部分肝糖原被消耗掉。

肝病患者应供给足量糖类,以确保蛋白质和热量的需要,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肝内有足够糖原储存,可增强肝对感染和毒素的抵抗力,保护肝脏免遭进一步损伤,促进肝功能的恢复。但肝内糖原储存有一定限度,过多供给葡萄糖,也不能合成过多糖原,且须防止热量过剩而肥胖。

血糖过低或食欲消失时,可口服或静注葡萄糖。口服后葡萄糖经门脉吸收后直接入肝,较静脉输入更为有利。肝病患者若糖耐量降低,而血糖升高,有肝原性糖尿病时,则不宜静注葡萄糖,也不必口服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