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化学反应中的脂肪
人体化学反应中的脂肪
1.脂肪营养价值的评定
(1)脂肪的供给量
脂肪无供给量标准。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饮食习惯的差异,脂肪的实际摄入量有很大差异。我国营养学会建议膳食脂肪供给量不宜超过总能量的30%,其中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应为1∶1∶1。亚油酸提供的能量能达到总能量的1%~2%,即可满足人体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
(2)营养学上根据以下3项指标评价一种脂肪的营养价值
①消化率。一种脂肪的消化率与它的熔点有关,含不饱和脂肪酸越多熔点越低,越容易消化。因此,植物油的消化率一般可达到100%。动物脂肪,如牛油、羊油,含饱和脂肪酸多,熔点都在40℃以上,消化率较低,约为80%~90%。
②必需脂肪酸含量。植物油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比较高,营养价值比动物脂肪高。
③脂溶性维生素含量。动物的贮存脂肪几乎不含维生素,但肝脏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奶和蛋类的脂肪也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植物油富含维生素E。这些脂溶性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
2.脂肪在人体化学反应中生成的疾病
(1)脂肪肝
脂肪肝是肝脏内的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湿重)的5%。近几年来,脂肪肝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病。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各种致病因素可通过影响以下1个或多个环节导致肝细胞甘油三酯的积聚,形成脂肪肝:
脂肪肝
①由于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以及外周脂肪组织分解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输送入肝细胞增多。
②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肝细胞消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磷酸化以及b氧化减少。
③肝细胞合成甘油三脂能力增强,或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甘油三脂增多,或肝细胞从肝窦乳糜微粒,残核内直接摄取甘油三酯增多。
④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及分泌减少导致甘油三酯转运出肝细胞发生障碍。
当①和③进入肝细胞的甘油三酯总量超过②和④消耗和转运的甘油三酯时,甘油三酯在肝脏积聚形成脂肪肝。
(2)胆固醇升高——高血脂
胆固醇是一种不含有脂肪酸的脂质,人体中由肝制造,是血脂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胆固醇还是合成许多重要物质的原料,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物质。虽然我们的身体需要有一定量的胆固醇来维持正常机能,但摄入过量含高胆固醇的食物会使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升高,结果造成了心血管疾病,危害了身体健康。
机体组织对胆固醇的需要是与脂蛋白的结合及运输联系在一起的。输送胆固醇的脂蛋白有2种,即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胆固醇)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因为这种脂蛋白能使胆固醇向血管壁内转移,并使它们沉积在血管内壁中,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造成血管闭塞。因此,人们认为这些胆固醇是“坏”的胆固醇。相反,机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因能清除血管内的胆固醇,所以被认为是“好”的或“良性”胆固醇。
从预防冠心病发生的角度来看,体内理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应保持在3毫摩尔/升以下,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水平超过4毫摩尔/升,属于高危水平。
控制高胆固醇的方法是多运动,少吃高脂的食物,戒烟,定期检查身体,保持理想体重。所以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应该提倡低胆固醇饮食。但过分忌食含胆固醇的食物,易造成贫血,降低人体的抵抗力,对身体反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