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化学反应中的糖

人体化学反应中的糖

吃糖的学问

糖是最经济的生命能源。在糖、脂肪、蛋白质这三类可供选择的生命能源中,唯有糖最经济、最安全。糖经人体消化吸收后,很容易转变成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血糖可以顺利地通过血脑屏障,成为脑组织在正常情况下几乎唯一的源源不断的能量来源。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充分享受食糖呢?

(1)充分发挥食糖在食疗及日常烹调中抗氧化、保鲜、调味等功能,满足人们吃好求味,吃好求健康的需求。蔗糖遇酸、遇热时很容易水解为具有还原性的单糖,因此蔗糖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抗氧化性。蔗糖这些抗氧化性质在保护食糖中维生素C免遭破坏,继而协同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在保存及烹调食品过程中防止脂质过氧化等,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蔗糖中的伯醇基在一定条件下容易与脂肪酸酯化,形成蔗糖酯。蔗糖酯是一种高效、安全的乳化剂,它能改进食品的多种性能,如能提高食品的香味等。蔗糖酯还是一种抗氧化剂,在含脂食品中作添加剂,可防止食品的酸败,延长食品的保存期。

(3)在烹调中,若能充分利用、发挥蔗糖这种可贵的抗氧化、保鲜、调味的性质与功能,那么对增进营养,丰富口味,提高生活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4)药膳与食疗是我国传统医药学巨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世人所瞩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几千年来,我国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以食糖为主要成分的食疗处方与经验。这些遗产正确引导我国居民吃好、用好食糖,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据《食物本草备考》记载,白糖“味甘、性微温,无毒,润心肺炽热,止嗽消痰,解酒和中,助脾气,暖肝气”。作为食疗,内服可润肺生津,和中益脾。可治疗肺燥脚癣、疥疮、阴囊湿疹等。红糖中含有少量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脂肪、叶绿素、核黄素、胡萝卜素、烟酸等多种维生素,还含有磷和丰富的铁与钙,此外还有锰、锌、铬等微量元素。所以红糖除适合一般人食用外,更适合产妇、儿童及贫血患者的食用。白糖的食疗处方主要有:①用白糖水9~15克冲水喝,1~2次/日,连用3~5天可润燥止咳。②白糖水200毫升顿服,可解食鱼蟹不舒,蒜、韭口臭。③时时服,可治脾胃虚弱,胃脘疼痛。频服数次,可解盐卤中毒。④白糖末撒在足痒处可治脚癣。⑤白糖液煮沸后熏患处,可治阴囊湿疹等。

运动人体如何补充糖营养

糖是运动人体的重要营养素。那么,如何补糖才能起到最佳效果呢?这就涉及补糖时间、补糖量、补何种糖等等方面的医学科学知识了。

体育运动医学证实,在锻炼前15~45分钟的时间内补糖,由于胰岛素分泌增加而产生的活跃性低血糖反应,运动能力不但不见提高,反而下降。而在锻炼前即刻补糖,可以维持运动过程中的血糖水平,因为运动开始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进而血糖浓度升高。这就表明,体育锻炼前补糖宜安排在运动前数日内,应避免在运动前15~45分种的时间内补糖。运动中的补糖可安排在每隔15分种或每隔30~60分钟,运动后的补糖时间越早越好,最好不要超过运动后的6小时。因此,我们在坚持体育锻炼的同时,应该养成平时坚持食糖的习惯,不可因为要防止运动性低血糖而临时补糖。

img60

运动饮料中含有适量的糖

补糖量同样是一个十分讲究的科学问题。过高或过低浓度的糖营养液,都会对机体产生一些不适影响。以糖饮料为例,当饮料中糖浓度大于2.5%时,会明显影响胃的排空;当糖浓度大于10%时,可降低胃的排空率和效果,并可引起恶心,胃部胀满感等副作用,而且还可影响体内水分的及时补充;当糖浓度超过20%时,常可引起腹泻。因此,专家建议,对正常人而言,按1克/千克体重或2克/千克体重补糖,均可使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中血糖浓度维持较高水平,促进体育锻炼效果。

糖的类型有多种,最常见的有蔗糖、葡萄糖、果糖等。不同糖对运动能力无明显不同影响。摄入葡萄糖后吸收最快,但立即会引起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使血糖进入肌细胞,从而产生活跃性低血糖;果糖引起较小的胰岛素分泌,但可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专家建议,每一个人应当先试用一下不同类型的、不同浓度及口感的糖饮料,以选择适合自己进行体育锻炼时使用的糖饮料。

可见,平时注意运动前补充糖营养和加强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等措施,能使体内有充足的肝糖原和肌糖原贮备量。运动中补充糖通过提高血糖水平、增加运动中糖的氧化供给能量、节约肌糖原的损耗,减少蛋白质和脂肪酸供能比例,可使较大运动的耐力时间延长,延缓疲劳发生。运动后补糖,可使消耗掉的肌糖原尽快得到补充与恢复。这一切都表明,糖在体育锻炼中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