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病理学特征
1.巨检 B2型胸腺瘤包膜多不完整,切面多数灰白,质硬,可由纤维条索分隔成大小不等的结节(图2-3-1、图2-3-2)。
2.组织学特征 肿瘤通常呈现纤维条索分隔的粗大小叶(图2-3-3)。中等量的未成熟淋巴细胞中见多角形的上皮样肿瘤细胞增生,肿瘤细胞呈大小不一的小团分布,一般需至少3个连续上皮细胞,总体连成网状结构(图2-3-4)。淋巴细胞的数量常常超过肿瘤性上皮细胞。可见明显的血管周围间隙(图2-3-5),有时可见上皮细胞围绕血管周围间隙呈栅栏状排列(图2-3-6),有时可见胸腺小体(图2-3-7)。
3.肿瘤细胞学特征 肿瘤性上皮细胞大,细胞核呈圆形、空泡状,往往有比较明显的核仁(图2-3-8 ~图2-3-10)。
4.免疫组化特征 B2型胸腺瘤的上皮细胞表达CK(图2-3-11)、CathepsinV(图2-3-12)、CK19、P63等上皮标记,不表达CD5、CD20;肿瘤内淋巴细胞主要为未成熟T淋巴细胞:CD1a(+)、CD3(+)、CD99(+)、TdT(+)(图2-3-13)。
5.鉴别诊断
●B1型胸腺瘤 见本章第二节。
●B3型胸腺瘤 见本章第四节。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主要为肿瘤性淋巴细胞弥漫性增生,细胞有明显异型,无血管周围间隙的结构,酶标示异型的细胞表达B系淋巴细胞的标记。
●精原细胞瘤 典型的精原细胞瘤伴有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组织被纤维间隔分割成大的结节,肿瘤细胞一般界限清楚,核仁明显,呈巢团状分布。免疫组织化学可进一步鉴别诊断。
图2-3-1·B2型胸腺瘤。包膜不完整,切面可见由粗细不等的白色纤维带分隔而成的大小不等的结节,质地较硬
图2-3-2·B2型胸腺瘤。浸润周围脂肪组织,切面可见由纤维分隔而成的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
图2-3-3·B2型胸腺瘤。镜下见纤维组织将肿瘤分成大小不等的结节
图2-3-4·B2型胸腺瘤。在中等量的未成熟淋巴细胞中见小团分布的上皮样肿瘤细胞
图2-3-5·B2型胸腺瘤。可见明显的血管周围间隙
图2-3-6·为图2-3-5的放大图。肿瘤性上皮细胞在血管周围呈栅栏状排列
图2-3-7·B2型胸腺瘤。有时可见胸腺小体
图2-3-8·B2型胸腺瘤。肿瘤细胞丰富
图2-3-9·肿瘤细胞呈小团或小片状分布,细胞核大,呈空泡状,可见明显的核仁
图2-3-10·为图2-3-8的放大图。呈小团状分布,肿瘤细胞至少3个连续上皮细胞
图2-3-11·CK染色显示上皮性肿瘤细胞形成一个较致密的网状结构
图2-3-12·B2型胸腺瘤。肿瘤细胞CathepsinV表达阳性
图2-3-13·TdT染色示肿瘤内有中等量不成熟T淋巴细胞均匀分布
(1) B2型胸腺瘤是较常见的胸腺上皮性肿瘤,其肿瘤多数包膜不完整,切面由白色纤维条索分隔成大小不等的结节是其特征。
(2) 在组织学上,未成熟淋巴细胞中见小团分布的多角形上皮样肿瘤细胞,肿瘤性上皮细胞团一般多于3个连续上皮细胞,可见明显的血管周围间隙。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