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病理学特征

三、病理学特征

1.巨检特点 胸腺鳞状细胞癌常无包膜,界限不清,侵犯邻近肺及心包组织。肿瘤质地硬,灰白色,伴有多灶性坏死和出血(图4-1-1、图4-1-2)。

2.组织学特征 肿瘤由大的多角形细胞组成,异型性明显,排列成巢团状,核呈空泡状或深染,核仁明显,胞质嗜酸性(图4-1-3、图4-1-4),核分裂数不等,分化较好时出现明显角化和细胞间桥,分化差时无角化和细胞间桥,可见“合体细胞”表现(图4-1-5)。肿瘤细胞巢之间的纤维间隔宽阔,常可见明显透明变性并将肿瘤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小叶(图4-1-6),肿瘤组织中可见淋巴细胞,主要是成熟T细胞,常常混有浆细胞。肿瘤组织一般缺乏胸腺瘤独特的组织结构特征如血管周围间隙等。

3.免疫组化特征 高分子CK(+),超过80%的胸腺鳞癌表达CD5和 CD117(图4-1-7、图4-1-8),部分胸腺鳞状细胞癌可单个或混合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D56、Syn、CgA),多呈局灶性阳性。

4.鉴别诊断

●B3型胸腺瘤 当上皮细胞异型较大,且淋巴细胞稀少时需与胸腺鳞状细胞癌鉴别,B3型胸腺瘤有明显的血管周围间隙,并伴随有未成熟T细胞,胸腺鳞状细胞癌的纤维分隔大小不规则,多见锐角分隔带并伴有透明样变性,而胸腺瘤的小叶状纤维分隔通常为圆钝状;胸腺瘤中上皮细胞不表达CD5、CD117。在2014年ITMIG胸腺肿瘤共识中,基于对传统组织学首要性的认同,当典型的B3型胸腺瘤伴有部分CD5、CD117、GLUT1及MUC1的表达,仍诊断为B3型胸腺瘤。同样,组织学上经典的B3型胸腺瘤,且CD5/CD117为阴性,即使缺少TDT(+)的T细胞,也应诊断为B3型胸腺瘤。

●肺鳞状细胞癌 胸腺鳞状细胞癌侵犯肺组织和肺鳞状细胞癌累及纵隔的鉴别很困难,需要结合影像学、手术所见及组织形态学加以分析,免疫组化标记CD5(+)、CD117(+)、CD70(+)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图4-1-1  胸腺鳞状细胞癌巨检,肿瘤常无包膜,界限不清,侵犯邻近组织,质地硬

图4-1-2  胸腺鳞状细胞癌巨检,界限不清,灰白色,伴有多灶性坏死和出血

图4-1-3  胸腺鳞状细胞癌,肿瘤由大的多角形细胞组成,异型性明显,排列成巢团状,核呈空泡状或深染,核仁明显,胞质嗜酸性

图4-1-4  为图4-1-3的放大图,肿瘤排列成巢团状,核呈空泡状或深染,胞质嗜酸性

图4-1-5  鳞状细胞癌,分化差时无角化和细胞间桥,呈“合体细胞”表现

图4-1-6  胸腺鳞状细胞癌。肿瘤间质纤维常可见明显透明变性并将肿瘤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小叶

图4-1-7  胸腺鳞状细胞癌。肿瘤细胞表达CD5

图4-1-8  胸腺鳞状细胞癌。表达CD117

点评

(1) 胸腺鳞状细胞癌是胸腺癌中最常见的亚型,肿瘤侵袭性强,常侵犯邻近肺及心包组织。

(2) 大多数胸腺鳞状细胞癌表达CD5和CD117,尤其是CD5的表达是其特征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