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6 微结节型胸腺癌

病例6 微结节型胸腺癌

张杰

患者,女性,56岁,7年前体检,影像学CT发现前上纵隔结节,最大直径0.6 cm。因结节逐年缓慢增大,行纵隔肿块切除术。

巨 检 特 征:肿 瘤1.2 cm×0.7 cm× 0.6 cm,切面灰白均匀,质地较软,有包膜。

镜检特征:在富于淋巴细胞的间质中见大小不等的上皮性结节(图8-6-1),结节内肿瘤细胞由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瘤细胞核圆形并呈空泡状,核染色质较粗,部分细胞核仁明显(图8-6-2、图8-6-3),可找到核分裂象(图8-6-4),在淋巴细胞的间质中可见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形成。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K(图8-6-5)、CK19、P63及CK5/6,CD5及CD117阴性,在肿瘤细胞间及结节内可见TdT阳性的淋巴细胞(图8-6-6)。肿瘤间质内见大量CD20阳性的淋巴细胞(图8-6-7)。

EBER原位杂交检测:阴性。

病理诊断:胸腺微结节型胸腺癌。

鉴别诊断:本例需与微结节型胸腺瘤和胸腺淋巴瘤样上皮样癌鉴别。微结节型胸腺瘤细胞多数是由梭形肿瘤细胞组成(局部可有卵圆形肿瘤细胞),形态温和,一般不见有核仁及核分裂象。微结节型胸腺癌肿瘤细胞则有明显异型,核空泡状,染色质较粗,可见到核分裂象。值得注意的是,在低倍镜下见完全类似于微结节型胸腺瘤的组织构图,所以应注意在中高倍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以免误诊。淋巴瘤样上皮样癌肿瘤细胞通常弥漫性生长,有时肿瘤细胞与淋巴组织混杂,不易区别,而微结节型胸腺癌肿瘤细胞排列成为界线清楚、大小不等的上皮性结节;其次,微结节型胸腺癌的各类大小不等的结节内的肿瘤细胞间可见TdT或CD1a阳性的淋巴细胞。而淋巴瘤样上皮样癌没有这一特点。胸腺淋巴瘤样上皮样癌常可检测到EB病毒,而微结节型胸腺癌尚未见有EB病毒检测阳性的报道。

图8-6-1·在富于淋巴细胞的间质中见大小不等的上皮性结节

图8-6-2·低倍镜下见类似于微结节型胸腺瘤的组织构图

图8-6-3·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形空泡状,核染色质较粗,部分细胞核仁明显

图8-6-4  可找到核分裂象

图8-6-5·上皮性结节中的肿瘤细胞表达CK

图8-6-6·在结节内肿瘤细胞间可见TdT阳性的淋巴细胞

图8-6-7·肿瘤间质内见大量CD20阳性的淋巴细胞,但结节内肿瘤细胞间不见CD20阳性的淋巴细胞

点评

微结节型胸腺癌十分罕见,Moran等2012年报道5例有预后资料的病例,其中一例在诊断后21个月因此病死亡。目前认为该肿瘤生物学行为属低度恶性。该肿瘤在冰冻切片时易被诊断为微结节型胸腺瘤。鉴别诊断主要与胸腺淋巴瘤样上皮样癌区别,因后者预后明显差于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