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9 胸腺梭形细胞类癌
余科科 张杰
患者,男性,45岁,体检发现前纵隔肿块1周入院。患者无明显胸背疼痛、声音嘶哑、咯血、脓痰、四肢无力等伴随症状。胸部CT示:前纵隔肿块。行纵隔肿块手术切除术。
巨检特征:前纵隔肿块9.5 cm× 5.5 cm×5.5 cm,切面实性,灰黄、灰白色,质硬,肿瘤包膜不完整,肿瘤侵及周围脂肪组织(图8-9-1)。
镜检特征:肿瘤细胞主要由排列成束状、漩涡状的梭形细胞组成(图8-9-2),细胞密集。瘤细胞大小比较一致(图8-9-3),细胞核小,核深染,染色质细颗粒状,可见到核分裂象,但<2个/2 mm2,瘤细胞胞质呈嗜酸性颗粒状。肿瘤组织中血管丰富(图8-9-4)。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K(图8-9-5)、ChgA、Syn(图8-9-6、 图8-9-7)、CD56及NSE阳性表达,CD5、CD117、CD3、CD20、S100、EMA、GFAP、Vim及Des阴性表达。肿瘤间质内未见TDT(+)的淋巴细胞。
病理诊断:胸腺梭形细胞类癌。
鉴别诊断:梭形细胞类癌是少见的胸腺类癌亚型。首先要与以梭形细胞形态为主的胸腺肿瘤如A型胸腺瘤(包括不典型A型)、梭形B3型胸腺瘤等鉴别,神经内分泌分化如Syn、ChgA、CD56表达有助与后两者区别。还要与其他间叶性肿瘤,如平滑肌肿瘤等鉴别,依靠上皮标志物(CK、P63等)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有助区别。
图8-9-1·肿瘤包膜不完整,肿瘤侵及周围脂肪组织
图8-9-2·肿瘤细胞主要由排列成束状、漩涡状的梭形细胞组成
图8-9-3·肿瘤细胞大小一致,胞核相对较小,核质比大,核深染
图8-9-4·肿瘤组织中血管丰富
图8-9-5·肿瘤细胞CK阳性
图8-9-6 肿瘤细胞ChgA阳性
图8-9-7 肿瘤细胞Syn阳性
点评
胸腺梭形细胞类癌比较少见,易被误诊为其他胸腺来源的肿瘤或间叶性肿瘤,因胸腺源性类癌与其他器官的类癌相比,其预后相对较差,故要注意,不要漏诊或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