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病理学特征
1.巨检特征 胸腺类癌与其他部位的同类肿瘤大体特点相似。肿瘤一般灰白色或暗红色,质中或硬,无胸腺瘤的分叶状结构(图5-1-1)。不典型类癌有时可见小灶性坏死(图5-1-2)。
2.组织学特征 典型类癌和不典型类癌的肿瘤细胞排列成小梁状、实性和菊形团样,间质多富于血窦,有时可见脉管内瘤栓(图5-1-3、图5-1-4)。
3.肿瘤细胞学特征 肿瘤细胞较一致,相对较小,多角形,核圆形,染色质细颗粒状,胞质淡嗜伊红色(图5-1-5)。不典型类癌除具有类癌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特点外,还可见较多核分裂象和(或)坏死灶(图5-1-6、图5-1-7)。典型类癌和不典型类癌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类似,两者的鉴别主要在于有无坏死和核分裂的多少。少数情况下,肿瘤细胞可呈梭形,含有色素,明显嗜酸性,分泌黏液,或伴有淀粉样间质,或呈血管瘤样。
4.免疫组化特征 类癌除表达上皮细胞(图5-1-8)标记外,还需表达嗜铬蛋白A(图5-1-9)、突触素和CD56(图5-1-10)等神经内分泌指标。此外,在少数肿瘤细胞中还可检测到一些特异性的激素。
5.鉴别诊断
●A型胸腺瘤 A型胸腺瘤神经内分泌指标阴性。
●其他类型胸腺癌 如胸腺鳞癌可能表达散在或成团的神经内分泌指标,但胸腺鳞癌的细胞异型性大,且肿瘤细胞CK5/6、P63、CD5和(或)CD117阳性,而神经内分泌指标往往表达较局限。
●非上皮性肿瘤,特别是副节瘤 副节瘤的神经内分泌分化可通过免疫组化(嗜铬蛋白A、突触素和CD56)予以证实,但副节瘤一般CK阴性,且可见少数S100阳性的支持细胞。
图5-1-1·胸腺类癌。肿瘤部分区域有包膜,切面灰白,质中,无纤维分隔
图5-1-2·胸腺不典型类癌。切面灰白或暗红色,质中至硬,可见小灶坏死
图5-1-3 胸腺类癌。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巢状或片状排列,间质富于血窦
图5-1-4 为图5-1-3的放大图。胸腺类癌,肿瘤细胞形态温和、大小较一致
图5-1-5 胸腺类癌中肿瘤细胞胞质中等量,淡嗜伊红,细胞核染色质细腻,有时可见细小核仁。有时可见核分裂,但一般<2个/2 mm2
图5-1-6 胸腺不典型类癌。肿瘤细胞呈大片状生长,局部有时可见坏死
图5-1-7 胸腺不典型类癌。肿瘤细胞可见核分裂象,但数量介于2~10个/2 mm2
图5-1-8 胸腺类癌。肿瘤细胞CK(AE1/3)阳性
图5-1-9 胸腺类癌。肿瘤细胞胞质及胞膜表达CGA
图5-1-10 胸腺不典型类癌。肿瘤细胞表达CD56
点评
对于诊断胸腺类癌的重要性要有足够认识,因不论是典型类癌或是不典型类癌,其预后均差于其他部位发生的同类型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