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5 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瘤
滕昊骅 张杰
患者,女性,38岁,体检发现前上纵隔肿物2周入院,无重症肌无力症状。
影像学检查CT示前纵隔内片状及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行前纵隔肿瘤切除术。
巨检特征:灰黄色脂肪样组织10 cm× 6 cm×2.5 cm,部分区域呈灰白结节状3.5 cm×2 cm×3 cm,切面均质,质地中软,未见明显包膜。
镜检特征:胸腺组织内淋巴组织弥漫增生并见散在的反应性淋巴滤泡(图8-5-1~图8-5-3),胸腺组织结构破坏,部分区域可见囊性改变,部分区域弥漫增生的淋巴组织是以单核样B细胞增生为主,残存的胸腺上皮组织受压变形并可见淋巴上皮现象(图8-5-4),免疫组织化学示弥漫增生的单核样淋巴细胞CD20阳性(图8-5-6),CD5、CD15、CD30、CyclinD1 及 TdT均阴性。部分增生的单核样淋巴细胞表达BCL-2,残存的胸腺上皮CK阳性(图8-5-5),CK19阳性。B细胞重链基因重排检测示:HD、HB呈单克隆性重排。
病理诊断: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瘤。
鉴别诊断:本例需与胸腺增生、Castleman病及其他类型淋巴瘤、胸腺瘤鉴别。胸腺增生中的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周围常见连续的胸腺上皮包绕,并通常保存胸腺上皮网状结构,不见淋巴上皮现象,分子生物学提示为多克隆性增生,无IgH重排。Castleman病为增生的淋巴结,增生淋巴组织中不见胸腺小体,组织学上分为透明血管型和浆细胞型,大部分病例可见典型的层状排列的淋巴细胞呈洋葱皮样淋巴滤泡,并见透明变性的小血管向滤泡中心生长,分子生物学同样提示为多克隆性增生。滤泡性淋巴瘤见较多异常的肿瘤性滤泡结构,边界不清,并常缺乏套区,滤泡内为中心样淋巴细胞,常缺乏星空样结构。纵隔霍奇金淋巴瘤常见其典型的RS细胞和干尸样细胞,且肿瘤细胞CD15和CD30特异性表达有助于鉴别诊断。
图8-5-1 胸腺组织内淋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见散在的反应性淋巴滤泡
图8-5-2 为图8-5-1的放大图
图8-5-3 肿瘤性单核样B细胞增生为主,残存的胸腺上皮组织受压变形
图8-5-4·肿瘤性单核样B细胞成簇侵犯胸腺上皮(淋巴上皮现象)
图8-5-5·残存的胸腺上皮CK阳性,上皮内见肿瘤性单核样B细胞(CK阴性)侵犯
图8-5-6·肿瘤性单核样B细胞CD20阳性
点评
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胸腺淋巴造血源性肿瘤,亚洲人相对多见,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多数病例肉眼检查可见囊性变;组织学改变以单核样B细胞增生为主,残存的胸腺上皮组织受压变形并可见淋巴上皮现象。通常B细胞重链基因重排检测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