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病理学特征
1.巨检特点 肿瘤包膜完整、境界清楚,但可有出芽浸润。文献报道肿瘤最大径6~16 cm,切面均质、灰白色,质地硬(图3-1-1)。
2.镜下特点 肿瘤表现为双相性结构,由相互吻合的上皮岛和束状梭形细胞混合组成。上皮岛呈宽小梁状,常形成漩涡状结构,上皮岛内或周围可见胶原纤维细支。梭形细胞呈短束状或车辐状,与上皮岛有明显的分界或与之逐渐融合(图3-1-2、图3-1-3)。通常上皮成分或梭形细胞成分细胞形态温和,均罕见核分裂象(在罕见的复发病例中梭形细胞偶可出现核异型性和核分裂象)。在上皮成分中一些细胞可以出现大的泡状核、大而深染的核或核内假包涵体(图3-1-4)。上皮细胞和梭形细胞的比例在同一个肿瘤的不同区域或不同病例中变化很大。淋巴细胞一般稀少,偶尔有病例中可出现少量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3.免疫组化特征 上皮细胞CK强阳性,EMA局灶阳性或表达不定,CD5阴性。梭形细胞CK阴性或局灶阳性(图3-1-5),EMA阳性(图3-1-6),Vimentin阳性,CD20阴性。肿瘤内T淋巴细胞TDT阴性。
4.鉴别诊断
●A型和AB型胸腺瘤 A型胸腺瘤和AB型胸腺瘤中的A型区域可能与化生型胸腺瘤的束状梭形细胞成分混淆,但A型和AB型胸腺瘤中都不会出现相互吻合的上皮岛,无双相性结构,可与之鉴别。
●肉瘤样癌 肉瘤样癌表现为肉瘤样和癌的成分相互混合,呈浸润性生长,常伴大片状的凝固性坏死区,肿瘤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核分裂象易见。
图3-1-1·化生性胸腺瘤大体照。肿瘤包膜完整、境界清楚、质地硬
图3-1-2·化生性胸腺瘤。由相互吻合的上皮岛和束状梭形细胞混合组成
图3-1-3·为图3-1-2的放大图。上皮岛呈宽小梁状,形成漩涡状结构,梭形细胞呈短束状或车辐状,部分与上皮岛有明显的分界,部分与上皮岛逐渐融合
图3-1-4 上皮成分中一些细胞可以出现大的泡状核、大而深染的核或核内假包涵体(HE)
图3-1-5·肿瘤性上皮细胞CK阳性,梭形细胞仅局灶阳性
图3-1-6·肿瘤性梭形细胞EMA阳性,上皮细胞则基本不表达
点评
(1) 化生型胸腺瘤巨检境界清楚,细胞形态温和。
(2) 因其具有双相性结构,注意与肉瘤样癌相鉴别,后者侵袭性强,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