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病理学特征

三、病理学特征

1.巨检特点 肿瘤包膜完整,界限清楚,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图3-4-1),直径2~10 cm,大的可达20 cm。切面实性,质地中等或软、韧,灰红或灰白色,部分可有囊实性区。

2.组织学特征 肿瘤由梭形细胞、上皮细胞、脂肪细胞共同组成(图3-4-2)。梭形细胞形态较温和,类似成纤维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或席纹状排列,局部可呈嗜酸性。上皮细胞多无异型,常为非角化鳞状上皮,巢团状或岛屿状排列,也可呈条索状排列,似造釉细胞瘤或汗腺样腺瘤,部分相互吻合成纤细网格状;多数病例伴有或多或少的腺管结构,管腔内含有嗜酸性分泌样物质,部分管周可见类似肌上皮细胞;少数病例形成扩张的囊腔,内衬上皮内含杯状细胞。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交界处可见两者细胞形态之间的移行。脂肪组织分化成熟,呈不规则分布(图3-4-3~图3-4-6)。

3.免疫组化特征 上皮细胞表达CK(AE1/AE3)、CK5/6、P63、CK19、EMA,腺管样上皮还表达CK7、CK8/18;梭形细胞区可表达SMA、CD34、Vimentin(图3-4-7、图3-4-8),部分表达Calponin,但CK、S-100、Desmin等阴性。

4.鉴别诊断

●伴有胸腺样成分的梭形细胞肿瘤(spindle cell tumor with thymus-like elements,SETTLE) 好发于青年,平均年龄15岁,两性无明显差异。肿瘤多位于甲状腺周围,由梭形细胞和黏液上皮形成的腺腔混合组成,部分可见较多核分裂或坏死,可发生转移。

●双相型滑膜肉瘤(biphasic synovial sarcoma,SS) 由比例不等的上皮样细胞和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组成,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之间也有移行,上皮样细胞常形成腺样结构,腔内也可见嗜酸性分泌样物,但梭形细胞异型明显,多不表达SMA,上皮为非鳞状上皮形态;肿瘤存在SYT-SSX融合基因。

●软组织混合瘤(mixed tumor of soft tissue) 由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混合构成,上皮细胞可呈巢状、条索状排列,可见导管形成,肌上皮可以梭形,也可为浆细胞样,但肿瘤内不含脂肪组织,且部分病例含有骨或软骨样组织。

●上皮样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epithelioid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EMPNST) 由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组成,两者之间也有移行,但梭形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两种细胞免疫组化均表达S-100。

●囊性畸胎瘤(cystic teratoma) 上皮细胞、梭形细胞和脂肪细胞可以同时存在,但多分化良好,组织学更复杂,部分可见骨、软骨、神经等成分,上皮细胞可以为鳞状上皮,也可为腺上皮,但鳞状上皮多为角化鳞状上皮。

图3-4-1·异位错构瘤型胸腺瘤。肿瘤包膜完整,界限清楚

图3-4-2·异位错构瘤型胸腺瘤。肿瘤由梭形细胞、上皮细胞、脂肪细胞共同组成

图3-4-3  异位错构瘤型胸腺瘤。上皮细胞多无异型,常为非角化鳞状上皮,巢团状或岛屿状排列,也可呈条索状排列,似造釉细胞瘤或汗腺样腺瘤

图3-4-4  异位错构瘤型胸腺瘤。梭形细胞形态较温和,类似成纤维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或席纹状排列,局部可呈嗜酸性

图3-4-5  异位错构瘤型胸腺瘤。梭形细胞间见脂肪组织,分化成熟,呈不规则分布

图3-4-6·异位错构瘤型胸腺瘤。多数病例伴有腺管结构,管腔内含有嗜酸性分泌样物质,部分管周可见类似肌上皮细胞;少数病例形成扩张的囊腔

图3-4-7·异位错构瘤型胸腺瘤。Uimentin阳性表达

图3-4-8·上皮细胞表达 CK

点评

异位错构瘤型胸腺瘤是一种少见的只发生在颈部的肿瘤,属于良性肿瘤,肿瘤境界非常清楚,完整剥离后预后良好。肿瘤由梭形细胞、上皮细胞、脂肪细胞共同组成,虽然结构复杂,但镜下观几种成分均分化成熟,无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