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病理学特征

三、病理学特征

1.单房性胸腺囊肿

●巨检特点 一般体积较小,大体表现为

●免疫组化特征 MTC衬覆上皮与Hassall小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一致,CK13、CK19(图6-2-8)被覆上皮阳性,CK5/6、CK14(图6-2-9)及P63基底细胞阳性,D2-40少量弱表达于基底层细胞。

3.鉴别诊断

●囊肿部位 颈部发生胸腺囊肿需与鳃裂囊肿、淋巴管瘤、甲状舌管囊肿进行鉴别。纵隔发生的胸腺囊肿需与纵隔非胸腺性囊性病变进行鉴别,包括肿瘤的囊性变(特别是囊性胸腺瘤、胸腺瘤出现坏死囊性变)、胸腺放疗后囊性变、心包囊肿(间皮囊肿)、前肠囊肿(支气管源性囊肿、食管囊肿、胰腺囊肿等)、淋巴管瘤、胸导管囊肿。根据囊肿部位、内衬上皮及囊肿是否存在胸腺组织或与胸腺组织的关系等特征进行鉴别(图6-2-10)。

●与囊性胸腺瘤或继发坏死囊性变的胸腺瘤鉴别 引起胸腺瘤囊性变的机制可能为血管间隙扩张、融合形成囊性或者Hassall小体囊性扩张所致,大体肿瘤切面可呈多房囊性。少数情况下胸腺瘤可能发生坏死、囊性变,大体呈囊性,此时肿瘤组织可能仅为小的附壁结节,有可能误诊为MTC。也有报道囊性胸腺瘤与胸腺囊肿伴发的病例。镜下MTC大多数病例囊肿壁内衬覆鳞状上皮、复层上皮等,而囊性胸腺瘤囊壁应为胸腺瘤组织,因继发坏死而形成囊性变,胸腺瘤囊壁区域一般没有内衬上皮。

图6-2-1  单房性胸腺囊肿(已剖开)。囊壁薄、半透亮,单房性

图6-2-2  多房性胸腺囊肿。切面多房性,囊壁及囊内纤维间隔厚薄不一

图6-2-3  胸腺UTC。低倍镜下可见薄壁性肿物,壁间未见炎症细胞浸润

图6-2-4  胸腺UTC。高倍镜下可见囊壁内衬单层立方上皮

图6-2-5  胸腺UTC。高倍镜下囊壁内可见胸腺组织

图6-2-6  胸腺MTC囊壁间可见炎症细胞浸润

图6-2-7  胸腺MTC囊壁衬覆鳞状上皮,壁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图6-2-8  胸腺MTC免疫组化染色CK19囊壁被覆鳞状上皮阳性

图6-2-9  胸腺MTC免疫组化染色CK14囊壁衬覆鳞状上皮基底细胞阳性

图6-2-10  B1型胸腺瘤继发坏死、囊性变。肿瘤组织大部分发生凝固性坏死,经全部取材,仅在一张切片中见残存少量胸腺瘤组织(黑色箭头示)。图中小图为残存胸腺瘤高倍镜下放大

点评

诊断MTC时患者是否有相关病史非常重要,同时大体检查肿物呈多房性、壁厚,镜下囊肿内衬上皮可多样,壁间胸腺组织可伴有胸腺炎表现。最为重要的是,应仔细观察并充分取材,除外可能伴有的其他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