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野味带疾病
2002年11月16日,广东首先发现SARS病例,此后一直蔓延至山西、内蒙、天津、河北、北京、香港、台湾等省市,当年还波及越南、加拿大、新加坡、美国和欧洲某些地区。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民动员,医护人员首当其冲,终于在2003年8月15日扑灭了这场灾难。非典病因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但有研究人员从果子狸、貉等野生动物体内可分离出与人SARS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的冠状病毒,提示这些动物有可能是SARS病毒的寄生宿主和本病的传染源。此次SARS是否因动物传染给人,还是SARS病毒在自然界某处隐匿,一旦时机成熟重返人类导致感染、传播尚需进一步证实。
近年来,何以人禽共患或人畜共患类疾病频频出现,一方面源自病毒本身的变异,另一方面也与人类过度开发自然密不可分。有些地方人们喜食山珍野味,过去人们不吃的果子狸、穿山甲、袋鼠、獐子、刺猬、蝙蝠等都上了餐桌,有些人甚至对愈是稀罕的、愈是野生的、愈是稀少的愈想吃。最近英国《自然周刊》的一篇调查,三种非洲食果蝙蝠带有埃博拉病毒,这种致命的病源体由自然界蔓延感染动物和人类,造成加蓬和刚果两地2001~2003年爆发人类感染埃博拉病毒。大量调研证明,新出现的各种感染性疾病越来越呈现出“人禽共患”或“人畜共患”的关系,在过去1500个已知的人类病源中有50%成为人畜共患疾病的致病因素,而对174种新出现的疾病进行研究发现,其中75%的疾病可以人畜共患。
当前,引起人禽流感的是甲5型流感病毒,它有16个亚型在鸟类中都有发现,我们如果食用了不明原因死亡的野生禽类或带病毒的野鸡,有可能会感染上禽流感。甲5型流感病毒还会感染猪、老虎、猫等哺乳动物。过去这些不感染人的病毒,如今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变异,跨越了物种的屏障感染人类,随着人类对自然开发的加剧,人类生活饮食习惯的变化,与禽畜接触密切,本来不易传播给人的疾病也就增加了患病率。飞禽类还可通过污染水源传播流感,这更增加了人们预防禽流感的难度。人类与大自然应保持适当距离,不要过多侵犯生物的生态环境,否则有可能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奉劝人们不要乱食野味,品尝珍稀动物更是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