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习惯要恰当

6.饮食习惯要恰当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饮食制度不尽合理,所以消化道疾病患者较多,很多人年纪轻轻就患上了胃炎、胃溃疡,这多是饮食制度不合理造成的。

一日三餐,是人类为了保证自身的营养需要而作出的适应性变化。一般说来,早餐的时间是一天清醒的开始,也是自己从事工作的开始,上午的工作效率高,能完成许多工作,所以能量的消耗也较多,而且经过一夜的消耗,机体中的能量已基本储存或使用完毕,没有多余的能量来应付早上繁重的工作,所以人们需要吃早餐。中午,是人体功能进行调整的时期,需要补充已消耗的能量与各种营养素,为从事下午的活动作好准备,所以午餐应是人们的一个重点。到了晚上,因劳作了一天,机体需要休息与修复,所以为了纠正营养不良,保证机体的修复,晚餐也需要补充足够的能量与营养素,但因为需要用于合成、修复的能量与营养素的数量并不多,所以晚餐应重质量而不能强调数量,以免过多的能量用不完而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储存。当然,夜生活较多或晚间学习时间较长的人,应在睡前半小时适当进行补充。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还有处于特殊时期的孕妇、乳母,因能量消耗多,则一天不能只限于三餐,还需要适当加餐。

机体因一日三餐的习惯,消化液的分泌也被生物钟所调节,定时进行分泌。如果机体饮食不正常,这些消化液没有食物消化,可就要消化自己的消化道了!但等到机体需要消化液时,却又供应不上。所以,如果饮食规律不正常,机体就容易得胃炎、胃溃疡。如果消化道反复被消化液消化,被消化的部位又反复在长,总有一天,这些反复生长的胃肠道组织就会失去正常生长的态势,就形成了胃癌。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改变,饮食习惯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2002年,中国营养学会报告说,中国居民肉类吃得越来越多,蔬菜水果却吃得越来越少。虽然盐也吃得少了,但仍然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淡口味”,并且越来越甜。而且,中国居民吃进去的脂肪也越来越多,与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生也随之不断增加。

所以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结合当前居民饮食习惯的现状,提出了“调整、维持、控制、增加”的八字方针。调整,即要改变进食程序,将水果放到饭前吃;维持,就是要保持中国传统高膳食纤维和食物多样化的特点;控制,即要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减少城市居民肉类、油类的摄入量,控制好农村居民这两种食物的增长量;增加,要加大水果、奶、谷类及薯类的摄入量,以保证必需营养素的摄入。

所以,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即使有好的饮食,也不能完全保障健康,饮食习惯一定要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