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带来的忧患
2025年10月13日
30.保健食品带来的忧患
保健食品又称功能性食品,1987年日本文部省最先使用“功能性食品”这一名称,1989年4月,日本厚生省进一步明确定义。功能性食品即是对人体能充分显示身体的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奏以及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等方面的工程化食品。1990年,他们又提出其为特殊保健用途的食品。
功能性食品通常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不以治疗为目的,并要求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然而有些保健食品却出现了安全问题,如减肥保健品、降糖类保健品添加了违禁药品,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安全。有些保健食品铅含量超标,主要原因是由于种植阶段土壤铅含量过高引起的。另外,在加工过程中受到器械等污染,也会造成铅超标,铅进入人体内会妨碍维生素D在肾脏中的活化,也会阻止生长激素在肝脏中转化成具有生理作用的生长激素介质。铅还损害大脑皮质及海马体,因此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
1996年3月15日,我国卫生部颁布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2003年12月,在深圳又召开了全球华人功能性食品科技大会,21世纪我国功能性食品要大力开发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开展多学科基础研究,应用高新技术开发创新性产品。今后除了口服液,胶囊、饮料、冲剂、粉剂外,要开发烘焙类、膨化类等产品,但消费者在选择时千万注意食品的安全问题,应用不当会危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