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结构要合理
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目前,全世界大概有四种膳食结构:
(1)动植物食物平衡的膳食结构。该类型以日本为代表。膳食中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比例比较适当。该类型的膳食特点是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都有一定的比例,没有太大的差别,其提供的能量能够满足人体需要,又不至于过剩。此类膳食结构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调整膳食结构的参考。
(2)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非洲一些国家等属此类型。膳食构成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该类型的膳食能量基本可满足人体需要,但蛋白质、脂肪摄入量均较低,来自于动物性食物的营养素如铁、钙、维生素A不多。营养缺乏病是这些国家人群的主要营养问题,人的体质较弱、健康状况不良、劳动生产率较低。但从另一方面看,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膳食纤维充足,动物性脂肪较低,有利于预防冠心病和高脂血症。
(3)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这是多数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北欧诸国的典型膳食结构。其膳食构成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属于营养过剩型的膳食。以提供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为主要特点,与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相比,营养过剩是此类膳食结构国家人群所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三大主要死亡原因,尤其是心脏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
(4)地中海膳食结构。这是一种新认可的膳食结构。膳食结构的主要特点是:膳食富含植物性食物,包括水果、蔬菜、土豆、谷类、豆类、果仁等;食物的加工程度低,新鲜度较高;橄榄油是主要的食用油;每周食用少量/适量鱼、禽,少量蛋;以新鲜水果作为典型的每日餐后食品,每月食用几次红肉(猪、牛和羊肉及其产品);大部分成年人有饮用葡萄酒的习惯。此膳食结构的突出特点是饱和脂肪摄入量低,膳食含大量复合糖类,蔬菜、水果摄入量较高。地中海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很低,已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注意,并纷纷参照这种膳食模式改进自己国家的膳食结构。
(5)中国的膳食结构
中国居民的传统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谷类、薯类和蔬菜的摄入量较高,肉类的摄入量比较低;豆制品总量不高且随地区而不同,奶类消费在大多地区不多。此种膳食的特点是:高糖类、高膳食纤维、低动物脂肪,而蛋白质、钙摄取不充足。但有的人群由于经济收入高,膳食结构已接近了西方国家的水平。因此,在中国目前不同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的膳食结构,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膳食结构增进健康,关键在于个人。人们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自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膳食结构。
例如,因为近年来肉类消费在城市居民有了较大提高,营养过剩性疾病有所增加,所以对于城市居民,主要是调整消费比例,减少动物性食物和油脂过量消费,应减少畜肉的消费量,弃猪肉,而多吃牛肉、羊肉及鸡、鸭肉;对城市困难家庭,就应按照适当增加动物性食品的模式进行调整;对于农村居民,他们大部分人的膳食结构已渐趋于合理,但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的消费量还偏低,应注意多吃一些上述食物。
对于中国居民奶类食物的摄入量偏低,影响了钙的营养水平这一现实问题,还要积极鼓励消费牛奶,但一天最好不超过两瓶奶。中国居民的食盐摄入量普遍偏高,食盐的摄入量要降低到每日6克以下。对于已有营养过剩性疾病存在或有潜在危险的人群,还需要以少油的植物性食品为主,对于营养不良和城市低收入家庭,还要积极鼓励动物性食品的摄取,以提高营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