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宗史略》简介
《华严宗史略》这本书是由.李春尧著创作的,《华严宗史略》共有53章节
1
“慧炬文库”编委会
主 任:释曙红 主 编:夏金华 何锡蓉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李广良 李尚全 何锡蓉 夏广兴 夏金华 高振农 唐忠毛 释仁悟 温金玉...
2
目录
目 录 “慧炬文库”编委会 “慧炬文库”总序 序 言 一 二 三 第一章 《华严经》简说 一、《华严经》的地位与题解 二、《华严经》形成的传说与历史 三、《华严...
3
“慧炬文库”总序
从21世纪的当下上溯至远古的佛陀时代,屈指算来,佛教已经走过了2 554个年头。从印度恒河中下游地区起步,佛教在释迦牟尼的带领下,锲而不舍,向四面八方传播,渐次...
4
序 言
一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内分三大派系:南传、藏传、汉传。汉传佛教中,又有所谓“八大宗派”:天台宗(法华宗)、华严宗(贤首宗)、三论宗(法性宗)、唯识宗(法相...
5
第一章 《华严经》简说
华严宗,顾名思义,就是以《华严经》为最高经典的佛教宗派。那么,我们就从《华严经》说起。...
6
一、《华严经》的地位与题解
佛教典籍,浩如烟海。所有佛教典籍的汇总,称为“藏经”,“藏”是包容收纳的意思。“藏经”也叫作“众经”“群经”“大藏经”“一切经”,这几个名称都是形容收纳的经典量...
7
二、《华严经》形成的传说与历史
根据大乘佛教的说法,大乘佛教的经典基本由文殊师利(简称“文殊”)菩萨结集,《华严经》也不例外。 据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之后,就向文殊、普贤等大菩萨宣讲了...
8
三、《华严经》的翻译
上文已经说过,《华严经》是由散本而逐渐汇编成一部“丛书”的。在集成本的《华严经》纂成之后,有过三次汉译。第一次在东晋,第二次和第三次都在唐代。我们顺次来介绍一下...
9
第二章 华严宗简说
华严宗是以《华严经》为最高经典的佛教宗派,所以,我们花了一章的篇幅介绍《华严经》。不过,除了“华严宗”之外,这个宗派还有几个别名。 贤首宗。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是...
10
一、核心教义:法界缘起
既然您选择了这本书,那么,想必您对佛教比较熟悉,至少说,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是,如果我问您,佛教最基础的理论是什么?恐怕您未必知晓。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从一...
11
二、修道理论:四法界观
佛教,既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哲学。在上一节中,我们讨论了华严宗的基本教义,即华严宗的哲学。但是,教义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指导修行,也就是所谓的“理论指导实践”。不...
12
三、判教理论:五教十宗
什么叫“判教”?判教,全称“教相判释”,也叫作“教相”“教判”“教摄”。意思是:“判别或判定佛所说各类经典的意义和地位”。佛教教义一开始是口传心授,初成经典之时...
13
第三章 华严宗的思想渊源
在前两章,我们对《华严经》和华严宗作了简单介绍。在这一章,我们将大致梳理一下华严宗的思想渊源。...
14
一、大乘佛教的兴起与华严思想的产生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前486)。他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他的族名,“牟尼”意为圣人。释迦牟尼的意思就是释迦族的圣人。除了佛陀之外,他还...
15
二、华严宗的远祖——马鸣、龙树、世亲
关于华严宗的祖师,有几种说法。最简略的一种是“华严五祖”:初祖杜顺(法顺)、二祖智俨、三祖法藏、四祖澄观、五祖宗密。宋代净源在这“五祖”前面又加上了马鸣和龙树,...
16
第四章 华严宗的前史(东汉—唐初)
...
17
一、“华严类”经典的传播(东汉—东晋)与“地论师”的研究(南北朝—唐初)
我们在第一章对《华严经》作了简介。整部《华严经》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经历了很长的过程。首先出现的是“文殊类”经典:《兜沙经》《本业经》等,然后出现的是“普贤类”...
18
二、初祖法顺(杜顺)及其思想
法顺(557—640),俗姓杜,所以又称“杜顺和尚”。籍贯有两说:一说是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是敦煌人。 法顺十八岁时出家,跟随因圣寺的僧珍(一说“道珍...
19
三、二祖智俨及其思想
在本章的第一节,我们曾经谈到“地论学派”,该学派的南道在华严宗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先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作为本节主角“二祖智俨”登场前的预热。 ...
20
第五章 三祖法藏与华严宗的创立
由于二祖智俨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所以有人认为,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是二祖智俨。这种看法当然不无道理。不过,根据学术界的主流意见,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是三祖...
21
一、法藏的生平
法藏(643—712),祖籍康居(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一带),所以又被称为“康法藏”,或“康藏法师”。由于法藏的祖父辈就迁居到了长安(今陕西西安),所以...
22
二、法藏的著述
法藏的著述很多,据现代学者的考证,现存的共有二十三部,其中与华严有关的共有十五部。现代学者将这十五部著述分为五类。 第一类:共一部。《华严经探玄记》二十卷,简称...
23
三、法藏的思想
法藏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性起缘起、六相圆融、新十玄门、五教十宗。其中,五教十宗是华严宗的判教理论,我们在第二章中已经做了介绍;新十玄门则是对智俨“十玄门”...
24
四、法藏的弟子
法藏培养了很多弟子,其中,最杰出者有六人:宏观、智光、宗一、文超、慧英、慧苑。在这一节中,我们将简单介绍其中较有影响的几位。 宗一。在《八十华严》问世之后,法藏...
25
五、李通玄的华严学研究
李通玄(635—730),籍贯有两说:一说是沧州(今属河北),一说是北京(今山西太原)。据说他是李唐王室的后裔。李通玄去世的时间是开元十八年(730),出生时间...
26
第六章 四祖澄观与华严宗的鼎盛
...
27
一、澄观的时代
华严宗四祖澄观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逝世于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他经历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
28
二、澄观的生平
澄观(738—839),俗姓夏侯,一说俗姓戴。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家时间有两说:一说十一岁,一说十三岁。澄观最初师从宝林寺霈禅师,主要学习《法华经》。从...
29
三、澄观的著述
澄观的著述据说有四百余卷,所以他在佛教史上号称“华严疏主”。他的主要著述有:《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华严法界观玄镜...
30
四、澄观的思想
二祖智俨和三祖法藏完成了华严宗的大部分理论,澄观的主要工作就是在他们的基础之上,把华严思想进一步系统化。除了整理前辈的思想遗产之外,澄观主要致力于解决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