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与辽金元佛教

一、密宗与辽金元佛教

辽(916—1125)、金(1115—1235)、元(1206—1368)分别是由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由于密宗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原始信仰比较接近,所以在辽、金、元三朝比较流行。辽、金、元时期的华严宗,也或多或少地沾染上一些密宗的色彩。为叙述方便,我们先浏览一下密宗概况。

密宗,也叫“密教”“秘密教”“瑜伽密教”“真言乘”“真言宗”“金刚乘”等。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教旨秘密传授。据说,由大日如来传给金刚萨埵。释迦牟尼涅槃八百年后,龙树打开南天铁塔,受法于金刚萨埵,后传法给龙智,龙智传法给金刚智和善无畏。密宗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轨为特征。主要经典是《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密宗教义认为,世界万物、佛和众生都由“六大”构成:地、水、火、风、空、识。其中,前“五大”是“色法”,属“胎藏界”(理、因);识为“心法”,属“金刚界”(智、果)。色心不二、金胎为一。这两者既含摄了宇宙万有,又具备于众生心中。众生与佛,体性相同。如果众生依法“三密加持”:手结印契(手势)、口诵真言(咒语)、心观佛尊,那么,就可以使身、口、意三业清净,并与佛的身、口、意相应,从而即身成佛。密宗的仪轨复杂,对设坛、供养、诵咒、灌顶等仪式都有严格规定,由阿阇梨(导师)秘密传授。

汉传佛教之密宗,由唐代“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所创立。

善无畏(637—735),中天竺人,刹帝利种姓。十三岁时,继承乌荼国王位,却让位于兄出家。后到那烂陀寺,跟随达摩鞠多学习密宗,并受灌顶。又遵师命,来华弘法。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善无畏经北印度,抵达长安,受到礼遇。开元五年,善无畏奉诏于菩提院开始译经。开元十二年,善无畏随唐玄宗入洛阳,在弟子一行的协助下,译出《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即《大日经》)。开元十四年,译出《苏悉地羯罗经》《苏婆呼童子经》。《大日经》是密教胎藏部的根本经典。善无畏还讲解了《大日经》要义,由一行整理成《大日经疏》二十卷。

金刚智(669—741),婆罗门种姓。据说,金刚智本为中天竺人,后来受南天竺的国王派遣,入唐传法,所以又有记载称他是南天竺人。金刚智十岁时,出家于那烂陀寺,二十岁时,受具足戒。三十一岁时,金刚智到南天竺,跟随龙智学习密教。唐玄宗开元七年(719),金刚智携同弟子不空,经师子国、佛逝国,抵达广州。第二年(720),到达东都洛阳。其时唐玄宗正在洛阳,金刚智获得了他的接见,并受到高规格礼遇。此后,金刚智经常往来于东、西两京间,弘扬密教。他在多处建立曼陀罗道场,立坛灌顶。从开元十一年,到开元十九年,金刚智在资圣寺、荐福寺等地,翻译出多部密教经典。其中有:《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观自在如意论菩萨瑜伽法要》等。

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一行,是善无畏、金刚智的共同弟子。虽然不在“开元三大士”之列,但是,他也是中国密宗史上的重要人物。

一行(673—727),俗姓张,名遂。幼年博览经史,精通阴阳、五行、历象。21岁时,出家师从荆州景禅师,后师从嵩山普寂学禅。此后,一行转向密宗。他先从善无畏,受胎藏法和苏悉地诸法;后从金刚智,受金刚界法。一行曾协助善无畏,翻译了《大日经》,并作注疏。他使善无畏所传的印度密教进一步中国化,并使中国密宗的教义体系更趋完善。

“开元三大士”中,影响最大,活动能力最强的是不空。

不空(705—774),法名智藏,密号不空金刚。十五岁出家,随同金刚智来到洛阳。二十岁,在洛阳广福寺受具足戒。常随金刚智,往来于东、西两京。金刚智死后,不空奉其遗命,率弟子三十余人,赴师子国和天竺求取密教经典。天宝五年(746),不空返回中国。先住鸿胪寺,后奉诏入宫,建立曼陀罗,为皇帝灌顶。永泰元年(765),不空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和《大乘密严经》。在唐代宗时期,不空以大兴善寺为中心,译经传法,设立道场,建造寺院,度僧授戒;壮大了密宗的势力,提升了密宗的地位,使其影响臻于鼎盛。不空还译有:《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金刚顶经》)《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等,共七十七部,一百二十余卷。

会昌法难之后,密宗逐渐衰弱。唐亡以后,密宗在辽国境内,得以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