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峰宗密的生平与著作

四、圭峰宗密的生平与著作

宗密(780—841),俗姓何,果州西充(今四川省西充县)人。他家境殷实,也就是俗称的“富二代”。宗密年少学儒,青年时开始接触佛典。他本来的人生计划是:读书考试,做公务员。可是,二十七岁时,他的人生轨迹改变了走向。

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宗密遇见了遂州大云寺的道圆禅师,一见之下,非常投缘,索性就做了和尚。道圆禅师是菏泽神会的三传弟子,所以,宗密出家后,就成了菏泽神会的四传弟子。

在做沙弥时,宗密读了《圆觉经》,颇受启发,下决心要钻研这部经典。受具足戒之后,他听从道圆的建议,去了益州(今四川成都),拜访圣寿寺的南印(惟忠)禅师。在和南印禅师接触过一段时间之后,南印建议他离开四川,去国都学习。可能宗密也意识到:“回不去的是家乡,离不开的是北上广。”大城市毕竟机会多。于是,他就去了东都洛阳。在洛阳,他拜会了南印的弟子神照禅师,并且接触了华严经典。

元和五年(810),宗密南下襄汉(今湖北襄樊)。在恢觉寺,他见到了灵峰法师,灵峰正是四祖澄观的弟子。他把自己珍藏的《华严经疏》《华严经随疏演义钞》赠送给了宗密。宗密读后,钦佩不已:“我能学习佛教中的华严宗、禅宗中的南派,真是幸运啊!”(吾禅遇南宗,教逢华严,何其幸哉!)从此,他将澄观视为自己的心中偶像。

第二年(811年),宗密给偶像澄观写了信,陈述了自己对华严的理解,并且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如同滔滔江水。澄观也觉得宗密是个人才,便约他去长安见面。两人相见之时,宗密三十二岁,澄观七十四岁。会见之后,澄观非常开心,对宗密说:“能和我一起领会华严奥义的人,除了你,还能有谁呢?”(毗卢华严,能从我游者,舍汝其谁?)此后,宗密便跟随澄观,学习华严。

华严五祖宗密 

元和十一年(816),宗密到了终南山智炬寺,在此闭关三年,阅读藏经。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宗密入住终南山草堂寺。由于他常住草堂寺南圭峰兰若,所以世称其为“圭峰大师”、“圭峰宗密”。

唐文宗太和年间(827—835),圭峰宗密多次奉诏,入内殿讲授佛经。唐武宗会昌元年,宗密圆寂于兴福院,时年六十二岁。

圭峰宗密去世之后,从会昌二年(842)开始,唐武宗下令灭佛。会昌五年,灭佛运动进入高潮,佛教界谓之曰“会昌法难”。虽然唐武宗之后,灭佛运动很快就偃旗息鼓,但是这次运动,对佛教各宗派的打击都非常大。华严宗也在“会昌法难”之后一蹶不振,直到宋代初年,才得以复兴。

宗密的著作据说有二百余卷,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关于《华严经》的,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注华严法界观门》《华严原人论》《华严纶贯》《华严心要法门注》,等等。第二类是关于禅学的,如《禅源诸诠集都序》《禅门师资承袭图》,等等。第三类是关于《圆觉经》的,如《圆觉经大疏》《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圆觉经略疏》《圆觉经略疏之钞》,等等。在以上作品中,最能反映宗密的华严学思想的,是《注华严法界观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