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法藏的著述

二、法藏的著述

法藏的著述很多,据现代学者的考证,现存的共有二十三部,其中与华严有关的共有十五部。现代学者将这十五部著述分为五类。

第一类:共一部。《华严经探玄记》二十卷,简称《探玄记》。这部著作是对《华严经》的系统注解,形式则参照智俨的《搜玄记》。这部著作对每品经文从四个方面加以解释:“释名”(解释《华严经》各品的品名)、“来意”(本品与其他各品之间的关系)、“宗趣”(本品的主要思想)、“释文”(逐句解释经文)。这部著作一方面继承了智俨《搜玄记》的思想,另一方面反映了法藏自己对经文的理解。总的来说,《探玄记》是法藏为了全方位诠释《华严经》所著,也是法藏的最主要作品。法藏的其他作品,大都是为讲经、答疑而作,也有一些是其弟子整理的讲经记录。

第二类:共四部。《华严经文义纲目》一卷、《华严经旨归》一卷、《华严经关脉义记》一卷、《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二卷。这四部著述是论述《华严经》主要内容和特点的作品。《华严经文义纲目》主要介绍了《华严经》中的佛和菩萨,并介绍了《华严经》形成与流传的历史。据法藏自己说,这是一部“问答记录”。《华严经旨归》分“十门”来阐述《华严经》的经义,是法藏本人很重视的一部作品。《华严经关脉义记》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华严经》的结构和风格。《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则分七章解释了《华严经》的概念名词。

第三类:共两部。《华严经义海百门》一卷、《华严金狮子章》一卷。这两部作品,属于普及性质的著作。《华严经义海百门》分十个部分论述了“法界缘起”。《华严金狮子章》是法藏为武则天讲解华严教义的记录,在讲授之后被整理成书。

第四类:共七部。《华严策林》一卷、《华严经问答》二卷、《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华严经普贤观行法门》一卷、《华严游心法界记》一卷、《华严发菩提心章》一卷、《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一卷。这七部论述,侧重于探讨某些方面的问题。不过,后三部著作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并非法藏所著。《华严策林》分九部分论述因果关系。《华严经问答》是以问答的形式讨论《华严经》中的重要概念,如“理事”“性起缘起”等。《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又名《五教章》,探讨了华严宗的判教理论。《华严经普贤观行法门》介绍了“普贤观”和“普贤行”,通过这两者概括《华严经》的主要理论和实践。《华严游心法界记》参照法顺《五教止观》的形式,从判教的角度论述了华严宗的教义。《华严发菩提心章》分为四部分:“发心”“简教”“显过”“表德”,讨论了“发菩提心”的含义,探讨了修行是否要依赖经教的问题,并分析了理事关系、色空关系。《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论述了如何通过修习止观来清除妄念,恢复本来的“清净圆明心体”。

第五类:共一部。《华严经传记》五卷。这部著作记述了《华严经》翻译传播的历史和传说。

这十五部著作中,比较重要的有:《探玄记》《五教章》《华严经问答》《华严经旨归》《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除了以上著述之外,法藏还有一些著作是对其他经论的研究,如《般若心经略疏》《入楞伽心玄义》《法界无差别论疏》《梵网经疏》《十二门论宗致义记》《大乘起信论义记》《大乘起信论别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