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澄观的著述

三、澄观的著述

澄观的著述据说有四百余卷,所以他在佛教史上号称“华严疏主”。他的主要著述有:《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华严法界观玄镜》《大华严经略策》《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三圣圆融观门》等。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简称《华严经疏》),共六十卷。这是澄观最重要的作品。这部著作是对《八十华严》的系统注解。澄观认为,《晋译华严》已有法藏的注解,但是《唐译华严》还没有完善的注解。虽然慧苑、李通玄都有尝试,不过澄观觉得均有欠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亲自动笔,撰成了这部论著。从思想上来看,这部著述也借鉴了李通玄的学说,但主要还是对法藏学说的整理与继承。把法藏的思想加以系统化,这是澄观的一大历史贡献。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简称《演义钞》),共九十卷。这部著述是为了解答《华严经》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另外,这部著作也对《华严经疏》作了进一步地解释。

《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共十卷。这部著作是对《四十华严》的注解,尤其是对其中的“普贤菩萨十大愿”作了详细解释。

《华严法界观玄镜》,共两卷。这部著作是对《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的注解,该文据说是法顺的作品。

《大华严经策略》(简称《华严策略》),共一卷。该著作分列了四十二条,分别解释了《唐译华严》的经名、翻译、主旨、思想等方面的内容。该著作可视为《华严经疏》的提要。

《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简称《华严经七处九会颂》),共一卷。该著作介绍了《唐译华严》“七处九会”三十九品的大意。据该书的序言介绍,该书共计“一万三千余言”,揭示了《华严经》的“全经要义”,“平易明白”“初学可解”。

《三圣圆融观门》,共一卷。这部著作论述了“华严三圣”的关系,其中的“三圣圆融”思想,可能来自李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