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澄观的时代

一、澄观的时代

华严宗四祖澄观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逝世于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他经历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共九个帝王的统治。

澄观出生的时候(公元738年),正是唐玄宗治下的“开元盛世”。不过好景不长,玄宗朝也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拐点。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当时,澄观年仅十七岁,刚刚出家不久。“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755—763),这段动荡使李唐王朝元气大伤,包括华严宗在内的佛教各宗派也失去了稳定的经济基础,发展势头严重受挫。

在澄观生活的年代,“八大宗派”中发展状况较为良好的是密宗和禅宗。

从唐玄宗天宝年间到唐德宗贞元年间,即公元742年—公元805年,是密宗发展的鼎盛期。这一时期,密宗的传播上至王室,下遍民间;内集于两京,外散于全国。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开元三大士”之一的不空(705—774)。不空是“开元三大士”中活动能力最强、社会影响最大的一位。不空密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护国护法”。在唐肃宗、唐代宗时期,不空是最受朝廷宠信的僧人。唐肃宗希望可以利用不空的密法“护国”,密宗借机得以迅速发展。

另一方面,“安史之乱”时,两京陷落,玄宗入蜀。禅宗“六祖”慧能的弟子神会(668—760)虽已是八十九岁高龄,但仍接受朝廷之请,在洛阳设坛度僧并收取“香水钱”。这笔“香水钱”被用来供应军饷,因而神会为平定叛乱立下大功。“安史之乱”之后,北宗禅受到了沉重打击,以神会为代表的南宗禅则迅速发展起来。禅宗的发展,使华严宗人感受到了挑战。一方面,他们不得不继续发展新学说,以完善本宗的理论;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可避免地借鉴禅宗的观点和理论,这又使得华严宗沾染了禅宗的色彩。借力禅宗,以弘华严,这一点在华严宗四祖澄观、五祖宗密的学说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澄观所经历的九位帝王中,对华严宗比较重视的是唐德宗。在贞元年间,唐德宗曾多次诏见澄观。另外,《四十华严》也是在他的支持下翻译出来的。《四十华严》的内容相当于《晋译华严》和《唐译华严》中的《入法界品》,但是内容有所增加。